[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6)05-0119-12 近年来,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这从近期频繁举行的相关学术研讨会即可见一斑:2005年6月,南京大学中文系同美国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联合主办了“中国文学: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2006年8月,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和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共同主办了“第三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杭州、金华);2006年11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及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将主办“中国古典诗学的现代传承”学术研讨会(芜湖)。这些学术会议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研究正为当前所急需,因而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 至迟从1951年起,中国大陆各大学中文系就开始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设置了与“中国文学史”课并驾齐驱的“中国新文学史”课。几经演变,“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两个二级学科,开始各招各的研究生。这种设置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必要的,但也容易产生弊端,那就是两个学科分别研究各自领域内的问题,互不相涉。尤其是20世纪 50年代前期受苏联的影响,出现了学科内部分工过细的倾向,就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来说,研究某一段 (例如宋元文学)的,往往就只顾这一段,这样一来,研究古代文学与研究现代文学的又何能相互沟通?日子一久,就难免要“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由此所造成的消极结果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总体上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的过程不甚了然。有一个时期因为批判周作人,连其所揭示的晚明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的联系也不承认了,好像新文学完全是外来影响下的产物;后来承认了,但晚明文学与新文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桥梁,晚明文学本身又是怎样演变而成?还是说不大清楚。换言之,从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的总体脉络仍然模糊不清,更遑论其细部的演进。第二,由于与现代文学研究相割裂,古代文学研究缺乏应有的坐标。在我看来,古代文学研究首先必须以现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为坐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分辨清古代文学中哪些是能够通向未来的,哪些是在历史发展历程中所淘汰的。一般说来,能通向未来的则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应该引起重视;当然,其中也包含着对未来的发展起着负面作用的东西(例如,“文化大革命”时期所倡导的文学创作的“三突出”原则,就至少可以追溯到《施公案》之类的通俗小说,可见,古代通俗小说中的这类创作原则是含有通向未来的因素的),需要仔细甄别。同时,某些看似被历史淘汰的东西并非真的被淘汰,过些时候——甚至是很长时期——又会复兴,也应审慎考察。但必须先有了坐标,然后才能做第二步的细致的辨析工作。假如缺乏这样的坐标,那么,对古代作家作品的评价就必然带着很大的随意性,往往是无原则或部分地接受前人的有关评价。举例言之,“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是被现代文学的主流所否定的,但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却仍然得到相当高的评价,而且对其与现代文学的关系并无任何说明。我认为,如果对韩愈作较高评价,必须抉发出其创作中通向未来或今后必将复兴的东西,这才符合历史评价的要求。第三,现代文学研究由于与古代文学研究相割裂而缺乏必要的参照,因而对现代作家的创新成就难以作出准确而深入的剖析,对现代文学发展中的负面现象也难以发现其历史渊源及其历史必然性。 正因如此,近十年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专家中都有人陆续提出了中国文学古今贯通研究的要求,有些专家更是付诸研究实践。2001年 11月,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召开了“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国内的许多知名专家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高质量的论文。那次盛会的目的在于改变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研究相互割裂的状况,把中国文学的整体研究向前推进一步。此后的五年中,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应。择其大端,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在中国文学的整体研究方面,已对金、元两代到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勾勒出了粗线条的轮廓。举例言之,李贽、汤显祖、袁宏道与新文学之间的联系不仅得到了证实,思想认识也得到了空前深化,不仅在文学的形式上,更从人性解放的要求上将二者联系了起来;从晚明文学到五四新文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尤其是其作为桥梁的性质——已大致明确;晚明文学对其先驱——金、元两代进步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也已有了初步的论证。第二,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已有不少研究者致力于从中国文学的整体过程中来研究古代的作家作品,不仅发现了若干以前未被重视的重要作家作品,而且对以前一直被肯定的作家作品又有了新的认识。例如,《红楼梦》原来虽也肯定它是伟大的作品,现在则具体地论证了它在中国文学古今演变中的意义。再如,龚自珍原来主要肯定他要求变革、反对外国侵略和“诋诽专制”,如今则发现了他在尊重个人、强调个性方面与新文学之间的联系,这比以前笼统地说他“诋诽专制”有了重大进展。第三,在现代文学研究方面,对现代的作家作品与古代文学联系的研究已有了可喜的成果。有些论文指明了现代作品所接受的古代文学的具体影响,有的则在指出其所接受的古代影响的同时阐述了它的超越,由于这是通过细致的古今对比而获得的认识,因而对其创新点的剖析比单纯从现代文学本身的考察来得更为深切。第四,就研究者的情况来看,中青年中研究古代文学而关心现代文学和研究现代文学而关心古代文学的人正在慢慢增加。要成为既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专家,又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专家固然难度太大,但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作为古代文学研究专家而对现代文学的研究状况有较具体、深入的理解并掌握其最新的研究动态,在必要时能对现代文学的作家作品或某一现象与古代文学联系进行研究(现代文学专家对古代文学也是如此),大概还是做得到的。目前已开始出现了这样的迹象。第五,就学科建设说,目前有的学校已设置了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这两个二级学科并列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二级学科,并在教育部备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