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是一种与传统学年制相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测量、控制教育量和学习量的一种方式,它承载着“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其独特的边际效能适应了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被认为是教育史上的进步表现。 一、学分制产生的基础与形成过程 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必然有其自身产生与发展完善的特点和历史过程。从历史维度考察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19世纪初,产生于德国的选课制是学分制形成的潜在基础 19世纪初,当时的欧美高等学校,包括剑桥、牛津等众多知名大学在内,大多采用传统的学年制组织教学和管理,以班级为单位,按照固定的时间、地点、顺序、进度和课程等培养人才,这在产生规模效益,方便教学管理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差异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产、科技的迅速发展导致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复杂化,新兴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传统上单一的学校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根本无法适应日益复杂多样的教学内容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学生在有限的学年内也无法学习所有课程。于是,选课制适应现实需求应运而生。 1810年,主张“学习自由”,倡导人的个性和自我形成的德国教育家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在课程体系中引进大量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允许学生以自己的现实条件和兴趣爱好自行选择课程、教室和自主安排学习计划和进度,这标志着选课制在德国出现。19世纪初,选课制很快登陆美国高校并不断得到完善发展。1824年,美国杰弗逊创建弗吉尼亚大学,允许学生在8个不同科类的8组规定课程中选学一组,此举被认为是学分制的萌芽;从1826年到1833年间,佛蒙特大学引入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补充,学生可以在4个系中选课[1];1869年,艾略特将这一改革在哈佛大学施行,标志着学分制开始在美国推广[2]。此后,美国其他大学相继仿行,选课制成为美国教育史上一次重大的课程改革运动,引起了选课制与传统学年制这两种不同课程教学思想的激烈争论,但选课制以其内含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和极大的灵活性、自由性,最终得到人们的肯定。自此,产生于德国的选课制,在美国经过曲折的发展、完善后,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学年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并被教育界广泛接受,为以后学分制的形成奠定了潜在基础。 (二)学分概念在美国提出,为学分制形成提供现实依据 19世纪末,美国大批院校纷纷效仿哈佛大学,减少或废除必修课,大力增加选修课的种类和比例,实行自由选修制度,结果导致课程设置越来越多,学生学习方案多种多样,学科标准千差万别。再采用传统以学年为单位来测量、控制教师教育量和学生学习量的方法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与此同时,美国14至17岁青年入学率迅速增加,到1910年,约有15%的青少年进入中学,至1920年,已达到32%[3],而美国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根本无法形成全国层面或洲际层面的统一教学大纲和统一考试,各所中学间教学质量存在着极大差异,为衡量大学招生质量,1893年,美国教育协会成立“十人委员会”专门研究制定对中学生学习质量的测定标准和大学入学资格审查标准,从而确定大学招生“门槛”,在探讨中学改革及与大学、小学的衔接问题时,首次建议在中学毕业时修满一定的学分就有资格升入大学。1894年,该委员会又拟定了一套统一的大学预科课程,课程规定以学分计量,并对教学进度进行了规定,学分计量制立即被新成立的美国中部诸州和马里兰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以及北部中心联合会采纳[4],学分概念首次被提出运用,但此时各所院校间的学分计量标准并不统一。20世纪初期,卡内基教学发展基金会为统一学分概念,将“一门课不少于120学时”确定为一个卡内基学分(Carnegie Unit)[5]。此后,学分量成为高校招收中学毕业生的一个标准,学分概念及标准课程的出现,不仅使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考核成绩有了统一标准,而且也为高校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教师教学量提供了一个标尺,学分计量方式开始获得普遍认可,为学分制的最终形成提供了现实依据。 (三)选课制与学分的有机结合形成完整意义上的学分制 19世纪初产生于德国的选课制,在美国经过曲折的发展完善,到20世纪初已相当普遍。1901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97所被调查的有代表性的院校中,选修课占全部课程70%以上的学校有34所,占50~70%的有12所,占50%以下的有51所[6]。选课制的普及在突显“人本主义自由化”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对传统上以时间和课程为单元测量、衡量教师教育量和学生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冲击,采用传统的计量方法无法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成绩,束缚了选课制作用的真正发挥。为解决选课制与传统学年制计量方法的冲突,高校引进卡内基教学发展基金会提出的“学分”概念,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必要学时数等,通过与学分的转换和合理的计算来度量学生学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效果。这样,选课制通过学时与学分的转换,发展成以学分为单位来计算学生学习份量的学分制,这种灵活的计量方法不仅解决了传统学年制与选课制的冲突,而且为选课制的发展注入了更大活力,使得课程学分向学位学分转变、刚性学制向弹性学制转变成为可能,极大地巩固了选课制的改革成果,至此,以学分为计量手段的选课制最终在美国发展成为一种在教育理念上有别于传统学年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即今天日益普及的学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