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5—0044—05 改革开放30载,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学术权力研究成为学界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发表了《学术管理、学术权力等概念释义》、《试论大学的学术权力》、《论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美、德、日三国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关系的现状——结构及其运行》等专题性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了《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中美大学学术管理》、《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等专著;撰写出《关于学院制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理论探讨》、《学术权力主导:我国高等学校管理的未来走向》等硕、博学位论文;翻译并出版了《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体制比较研究》、《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等学术专著,对学术权力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积极探讨。本文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界关于大学学术权力的研究状况予以系统考察,并对其做出分析。 一、关于学术权力研究的三个阶段 国内学界关于学术权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从时间上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体经历了三个研究阶段: (一)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学术权力的“隐性研究”阶段 虽然学术权力是大学内部最具核心意义的构造,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研究的关键问题,但在上世纪90年代前,此方面的相关研究十分薄弱,有关学术权力研究基本被包含在大学党政体制的相关研究之中,并未构成独立的学术研究领域。如学术界围绕高等学校的校长责任制、党政权力关系及大学的行政管理系统等问题展开广泛探讨,其代表性文章主要有王亚朴的《论高校领导管理体制——双轨制》、姚启和的《对高校内部领导体制的若干认识》、陈学飞的《美国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系统及其特征》、眭依凡的《大学系主任研究》、刘鹏的《谈高等学校的校长负责制》、王斌华的《90年代美国高等学校的管理改革》、孙昌立的《高等教育的集权、分权与均权》,等等。具体内容体现为: 其一,关于校长负责制与党政关系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正处于激变的转折时期,学界围绕校长负责制及党政关系等问题对大学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广泛的学术探讨,认为“党委权力过于集中,精力过于分散,造成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党不管党、政不议政的现象”是80年代前高校管理体制的主要弊端。① 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设立校务委员会和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目的是要把党组织从过去那种包揽一切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把精力集中到党的建设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上来,保证和监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国家教育计划的实现。并提出党政组织决策、协调、执行、监督分工等对策。”② 其二,关于大学行政性学术权力的纵向结构研究,主张重心下移。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大学开始组建学院,各校学院多为原有“系”的直接升级或将数系简单合并,故学界把校、系、教研室的“旧三层”研究转向校、院、系的“新三层”研究。认为学院是管理的重心,应兼有承担基层行政管理和从事具体的教学科研活动两种职能;学院有科研、教学、人事方面的决定权;院长具有校长委托法人代表资格。系是学院下属的以教学、科研为主的基层学术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本研学生培养,主持教师考核、聘任,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等。 其三,开始介绍国外大学的管理系统和管理体制。20世纪80年代初,既是中国高等教育剧烈变革的初始阶段,也是改革开放的起步时期。在历史与现实的辉映中,学界开始将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大学的管理模式介绍到国内。如“美国的每一所大学或独立学院几乎都有董事会。它由校外各界人士组成,是大学内部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实际是各大公司、企业、财团在大学内的全权代表。董事会控制着大学的资产和财源,掌管着其经济命脉,具有举足轻重的威力”。“美国的大学都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在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现代大学的校长职能具有更广泛的意义,他对大学内外的事务负有重要责任”。“美国大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行政机构状态,其决策中心、指挥中心和信息中心构成大学这部机器运转的动力源泉”。③ 对中国高教改革产生较大影响。 (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90年代末:学术权力的“显性研究”阶段 “显性研究”与“隐性研究”相对,是指研究的题目与内容非以党政体制或大学管理体制为依托,而是以独立的“学术权力”为研究主体。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和对国外大学学术管理模式得以进一步了解的背景下,大学学者的权力意识逐渐觉醒,人们痛感大学学术权力的缺失,力陈改革的必要。与此同时,《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高等教育管理系统》、《高等教育的结构和管理》等国外学者有关高等教育学术权力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研究的著述在中国内地陆续被翻译出版,引起国内学者的密切关注,有关学术权力的专题性研究成果亦开始陆续问世。如许晓东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大学与国家关系的组织分析》、杜作润的《学院识别与大学学术结构模式初探》、张德祥的《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和《美、德、日三国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关系的现状——结构及其运行》、别敦荣的《中美大学学术管理基本特征的比较研究》和《美国大学学术管理历程及其启示》、谢安邦和阎光才的《高校的权力结构与权力结构的调整——对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的探讨》等。纵观此时期学术权力研究,可发现如下两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