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有机体,具有层次结构多样、形式结构庞杂、学科结构多元、区域结构非均衡等特征,在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类别的高等教育形式,其性质、功能、内部组织结构与运行方式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以高等教育分类为基础,有针对性地研究不同类型高校的制度创新,是“制度创新”研究能否获得应用价值与持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地方高校大多属于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或社区特色的教学型大学,其基本生存方式是以知识和人才资源为依托,以知识的应用和转化为目的,直接为所在区域的社会发展服务。因此,与其它类型的大学相比,面对同样的外部环境变化,地方高校所遭遇的传统制度危机有着自身的意蕴,表现在地方高校的性质、社会地位、服务的对象和地方高校赖以生存的经济体制等方面。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为取得其自身的合法性,“讲授与研究高深学问”这一身份内涵,自然也就成为其确立学校内部制度体系的基本出发点和取向。地方高校的这种制度逻辑,成为精英教育时代维系着地方高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点。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来临,这种固守的身份认同和与此相应的制度选择,反而成为地方高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羁绊,表现为制度逻辑规约着教师的行为选择,束缚了社会对地方高校的价值判断。未来地方高校制度创新的出路,在于发挥政府的应有作为,着力改善地方高校制度变革的外部环境因素;在于培育学校内部共同的文化认知,促使每一位教师成为制度变革的参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