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到2006年自主创新战略的确立,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科技与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此,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教育的支出逐年增加,仅2006年两项支出就分别为774亿元和536亿元,比2005年增长29.2%和39.4%。① 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有力推进了我国科技与教育的自主创新。然而,研究型大学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自主创新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如何解决科研的“顶天立地”与“产学研合作”问题,更好地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进而促进企业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创新实践,一直是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② 一、问题的提出 全球化竞争的日益激烈迫使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战略,将大学作为科技竞争的战略基地,通过大学的人才培养、知识生产、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为国家提供科技发展必需的人才、技术、科研成果。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夺取未来发展的主动权,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从国家层面确立了实施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这对研究型大学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走向科技、经济的主战场,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合理借鉴国外著名的研究型大学服务国家与区域发展的成功经验;如何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实践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探索更为有效地服务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途径;如何发挥研究型大学已有的人才、技术、试验设施等方面的优势,确立自己在国家自主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合理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真正有效地解决科技与经济相脱节的难题,破解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这无论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是加快研究型大学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进程与速度,提升研究型大学的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综观国外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从早期技术转移理论的研究③ 到后来“新转移主义”④ 的提出,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强度大大提高,高技术领域的技术转移成为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经常性活动,技术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多组织、跨学科的技术转移行为;政府凭借其直接或间接的政策手段,广泛介入大学技术转移过程。而且通过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⑤ 到机制⑥、模式⑦、制度安排⑧ 的探讨,国外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实践与研究均取得了一定成就。国内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研究则是介绍国外的经验⑨ 与总结国内大学成功做法⑩ 双管齐下,对推进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起到了重要作用。综观国内外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实践与研究,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是研究型大学凭借人才、技术、信息等优势,把其拥有的技术向企业及相关需要者进行转移,实现商业化的转化过程,是一个参与技术转移各方互利合作、良性互动、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动态过程。 由右表可见,国内外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地位与作用已成共识,都把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有不少典型的成功案例、机制、模式与制度安排。但是,由于国内外管理体制机制不同、政策法律体系各异、创新主体有别,造成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方式与机制也不尽相同。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有其自身的特点,当前,国内关于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模式和制度安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操作的经验层面上,而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则基本上停留在国外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介绍层面上,很少有理论上的创新。由于国外研究的背景与我国有较大差别,其理论成果对我国缺乏指导价值。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很有必要结合我国研究型大学与企业、政府等组织的实际情况,以系统思想、系统理论为指导,继续深入研究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模式与制度安排的专题,在理论研究中有所突破和创新,以便确立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转移模式和制度,以达到治标又治本的良好效果,从根本上解决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失灵”问题,更好地指导研究型大学服务国家自主创新的实践工作。
二、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模式与制度安排 在文献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首先提炼核心问题,然后深入到大学科技园、相关科研机构及科技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利用综合集成计量模型方法,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有机结合,得出如下一些关于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模式与制度安排的主要观点。 1.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对于推进国家与民族的自主创新与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内外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经验表明,研究型大学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通过大学科技园、大学技术转移机构、孵化器、新创公司、技术服务等模式向企业和地区转移知识与科技成果,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科技竞争的战略基地。同时,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及科学研究,为国家与区域的科技发展提供必需的人才与技术支持。据统计,全国重大科技成果量自1999年的31060项增加到2005年的32359项,其中来自高校的重大科技成果自1999年的6841项增加到2005年的7469项;全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自1999年的264496项增加到2005年的265010项,成交合同额自1999年的523.4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551.37亿元,其中来自高校的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自1999年的32705项增加2005年的42100项,成交合同额自1999年的62.2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22.58亿元。(11) 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两项均来自高校,二等奖27项中来自高校1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二等奖55项,其中来自高校2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项、二等奖220项,其中来自高校的一等奖5项、二等奖101项。(12) 可见,随着大学与企业合作机制及技术转移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溢出效应愈来愈显著,研究型大学在国家自主创新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