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往大众化方向迅速发展。如果以1998年为参照,2007年高等教育学生数差不多增长了500%。大学数量也迅速增加。2007年全国有本科高等学校742所,高职高专1109所,两者合计1851所,还不包括317所技师学校和118所分校,从总数来说全国高校已经达到2200所。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那就是许多高等学校定位不明,发展方向不清。中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如果都是一个模式,一个方向,一种目标,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这种现象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许多高等学校定位不明、发展方向不清的问题发生了变化,以前当你去访问一所学校,或者上网检索这所学校的概况,很多学校在介绍时自称是综合型、研究型的大学,或者说要办成综合型、学术型的一流大学,要成为全国知名、世界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校。不仅老牌大学这么介绍,新办大学也这么介绍,甚至刚刚批准成立高职的学校也宣称要办成亚洲或者东亚有影响的大学。如果全国的高校办学方向都是这样,都挤上同一条道路,都奔清华、北大的方向发展,这显然是错误的。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原来定位于综合性、研究型(学术型)大学改变为多科性、应用型、职业性或技能型院校。这符合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等教育结构,必须主动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结构。 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这个适应是多方面的,包括高等教育结构、现代化发展的结构、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结构。高等教育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结构必须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相同。为什么必须相同?因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 十六大报告指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假如高等教育的目标定位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那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谁来培养?精英高等教育阶段,传统大学对人才培养是单一化的,都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追求高深理论作为它的培养方向。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除少数精英型高校之外,大量高等学校,应当面向人才市场,培养应用型或技能型的专门人才。因此每所高等学校,都应在高等教育分类体系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千校一面”,拥挤在一条通道上。 教育管理部门,对高等学校要做分类指导工作。分类指导必须是科学的指导、恰当的指导。因此,分类指导的前提是科学、恰当的分类。可是我们在这方面还没有很好地进行分类。不但没有很好地进行分类,而且许多措施本身类别不清。分类是好事情,应该鼓励。招生制度改革到现在也还是统一高考。分数高的是一本,然后是二本、三本,接下来是一专、二专,剩下的只能选择民办。这个是不是分类?我们的评估标准从清华北大套用到高职高专。742所本科院校,除了新办的还没有评估以外,500多所院校的评估标准都是相同的,这不太合理。分类与评估应该是一个发展方向。因此,应该分类。怎么分类好呢?我们现在实施的是美国分类标准,美国主要是实施卡内基的大学分类标准,它是模块式的。我国的高等教育不仅有层次的区分,还有不同的性质,有的侧重培养研究型人才,有的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我认为,相对而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是在统计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基础上进行归类,它考虑到各个国家的特点,所以较为符合各国的国情,也比较适合中国的情况。这个标准主要按培养人才的职能分类型,兼顾年限长短与学位高低。我们可以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简化成一个示意图。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三级教育的分类(中学后教育),相当于高等教育,主要部分是5。幼儿是0,小学是1,初中是2,高中是3,4相当于升学或就业预备班,主要是5,包括大专、本科、硕士。5分为A、B。5A是理论型,5B是实用性、技能型,适用于具体职业。5A相当于我们的大学本科教育,如同高等学校;5B相当于我们高职高专教育。5A中还有一类,但是它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专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按学科分类,为研究做准备,一种是按行业分类,从事科技工作。5A-1培养的是从事理论研究的,5A-2培养的是民法律师、教师、工程师等等。5B培养的是技术人才。 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结合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实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主要以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为主,研究高深学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一类型是从本科(学士学位)→硕士(硕士学位)→博士(博士学位)。第二种类型是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型大学或学院。它可以是多科性的,也可以是单科性的。它主要以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培养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将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包括管理能力、服务能力)。这一类型从本科(学士学位或专业证书)→硕士(专业硕士学位或高级专业证书)→博士(专业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证书),也可进入研究型博士。现在实行双证制度,即学位证书和专业证书。有的国家单位专业证书比学位证书更加重要。因为人家就业承认的是单位专业证书。第三种类型是多科性或单科性职业技术型院校(高职高专),以各行各业实用性职业技术为主,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它从专科(毕业证书或岗位证书)→职业性本科(学士学位或岗位证书)→硕士(专业硕士学位或高级专业证书)。联合国教科文分类中的5B相当于我国的高职,它可以是两三年,也可以是三四年,甚至六年。世界各地职业性的时效仍然存在,比如我国台湾地区。一种是普通高等学校(如教学本科);还有一种是职业学校,它的起点是高中毕业,从高等教育来讲它是技职专科,我们称之为职业技术教育。技职专科上一级是技职学院,技职上去可以到硕士,叫做科技大学。现在这个制度大陆没有。大陆的职业技术教育只能两年到三年。两三年后怎么办?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职业教育两年不够,三年也不够。某些职业技术教育甚至要高于三年,比如IT行业、职业技术师。所以现在很多学校都要求专升本。专升本是一股潮流。这种做法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很不利。原来你是职业技术型,一升本,就变成理论型。很多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由于学生专升本,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的时候没有精力传授职业技术技能,赶紧去补一些理论课以便考进这所学校。学校也希望专升本,因为升本后学校的级别可以上去。现在国家确定要办一百所示范性高职,因此,对高职院校来说,选择的道路一条是争取成为示范型高职;一条是专升本成为本科学校。但只有个别学校坚持走高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