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53(2007)01-0068-08 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为目标的研究性教学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本科研究性教学的国家,在构建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新模式过程中,美国研究型大学大都采取了各具特色的措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分析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本科研究性教学中的重要举措,对我国本科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博耶委员会① 的两份报告引发并推动了美国研究性教学的开展 从某种程度上讲,美国大学研究性教学是在博耶委员会的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的。博野委员会对研究性教学的推动主要是通过两个报告来体现的:1998年的《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以下简称“蓝图报告”)和2001年的《重建本科教育——博耶报告三年回顾》(以下简称“回顾报告”)。蓝图报告针对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改革方向提出了10条改革建议,要求研究型大学充分利用其研究的优势,吸纳本科生参与科研,提出了教学应与研究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应基于研究,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即本科生研究性教学。 1998年前,部分研究型大学已开始本科生研究活动,但只是局部现象。蓝图报告后各研究型大学纷纷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真正将本科开展研究性教学付诸实践。2001年,博耶委员会对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由三部分构成:首先对全美123所研究型大学进行问卷调查,收回了91所大学的问卷(占71%);紧接着对40多所研究型大学负责本科教育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一至两小时的后续访谈;然后再组织多场由来自100多所大学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的研讨会。最后从8个方面对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进展进行分析,并做出总结,形成了《博耶报告三年回顾》,从报告的内容看,其核心是对研究性教学开展情况的叙述。 报告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研究型大学都为本科生参与研究提供了机会,具体情况如下:“16%的研究型大学中约有75%的本科生均参与科研;26%的研究型大学中有50%的本科生在特定领域参与科研;48%的研究型大学表示本科生科研活动较少,仅有25%的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约9%的调查者未回答这一问题。”[1] 报告发表后,全美舆论普遍认为其将对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进一步改革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应与研究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应基于研究,建构以研究为本的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 (一)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为目标,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 1.直接负责本科生研究活动的“中心指导组织”成立 根据博耶教育委员会在2001年所作的调查,大约60%的研究型大学已经建立了校级领导机构,以扩充和管理本科生科研。其中,21%的大学建立了“强力指导中心”,即建立一个组织来管理经费,制定全校性的政策,在扩充本科生科研和创造性活动机会方面负有广泛的责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研究办公室”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它的工作涉及到本科生研究工作组织与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提供各种研究机会和项目申请的信息,组织项目申报、审核以及验收工作等。 38%的大学由系来管理经费和制定政策,在校一级只建立了“松散指导中心”,以负协调职责。这类指导中心的工作包括科研机会信息的收集与发布,本科生科研成果的资助,科研成果的庆祝活动等。此外,在33%的大学里,本科生科研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是由系一级来管理的,而没有任何正式管理机构的大学仅占7%。 总体来说,这种校级的“中心指导组织”在为学生参加科研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也在学生、教师与科研项目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促进了本科生科研的顺利进行。 2.促进本科生积极参与研究的机制逐步完善 (1)设立本科生的科研项目。主要形式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科研学徒项目”,哈佛大学的“独立研究项目”等等。前者向本科生提供了与学术人员和研究生一起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使本科生能真正参与到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当中;而后者则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项目方案,包括研究性项目和创造性设计工作,根据方案向学校提出申请,获得资金后独立完成项目研究。 (2)将学生参加科研纳入教学计划。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毕业学分要求为120,其中学生可以用20以上的学分来进行研究性工作,占总学分要求的六分之一以上。具体来说,在其本科生课程目录中有5门课程为特别研究课程(Special Studies Courses),学生在这5门课程中总共可以取得16学分来满足毕业所需的学分数。此外,课程目录中还有2门论文课程供学生选修。[2] (3)设置与科研计划相关的课程。斯坦福大学为跨校从事科研的本科生开设了约23门与科学研究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质的研究方法论、社会学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中调查的设计及研究技巧等。[3] 这些与科研相关的课程为促进学生更快、更高效地进行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