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3—0056—04 近些年,我国许多师范院校的升格或转型与20世纪20年代的“高师改大”运动十分相似。在这场运动中,民国初期全国原独立设置的7所高等师范学校除北京高师于1923年升格为北京师范大学而硕果仅存外,其余相继改为综合性大学或成为其下属学院和系科。重温这段高师转型的历史,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北京高师、南京高师同是师范高校重镇,为何在升格改大过程中自主选择完全相反的路子,一个是独立派的代表,苦苦延续着高师独立的最后香火,升格成了北京师范大学;一个是合并派的代表,强烈要求“取消高等师范学校,而设师范研究科于大学”,变成了东南大学,这很耐人寻味。本文将对这两所高师进行多方面的比较,以期对当前师范学校的自我定位和发展有所启发借鉴。 一、“高师改大”运动的背景和南北高师的观点 1920年前后,归国留美学生不断增多,他们成立教育团体考察欧美教育,创办学校,不断呼吁教育改革,希望引入美国教育模式。此时杜威、孟禄等人相继来华讲学,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美国教育模式得到了空前的推崇。美国教育模式,包括其非定向型的师范教育制度(教师教育附设在普通大学之下完成)和“六三三制”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引入国内。1922年,新学制的推行促使中学教育从4年改为6年,若高师不增加年限、提高程度,其毕业生仅比高中毕业生多学三年,充任高中教师恐难胜任。这样提高高师教育程度即升格改大学成了当务之急。但升格后,是改为师范大学还是改为综合大学引起了一场大争论。 以南京高师郭秉文、顾树森、许崇清为代表的一方,主张废止高师,将高师并入大学。许崇清认为高等师范学校不过是个过渡性的制度,高师应或合并于大学,或自为一综合大学。广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认为,高师与大学并立不但重复、不经济,而且学生资格及用途往往有冲突。蔡元培也认为大学中既然已设立师范科,高等师范就无单独设置的必要,提出“高专与高师均可改为专科大学或并入大学”的观点。而以北京高师李建勋、常乃德、经亨颐、俞大同为代表的另一方,主张高等师范独立设置。常乃德主张在维持现有制度基础上厉行高师内部改革。经亨颐、俞大同主张把师范教育另立一个系统,叫做“师范学制系统”,内部可以依次升学。李建勋则强调:“现在高等师范亟宜提高程度,延长修业年限为六年,与其他六年之大学平等,改称为师范大学,除设教育科外,宜兼设毕业后应担任教授之各种学科。” 二、北京高师和南京高师的各自特点 1.学校传统 北京高师在原京师优级师范学堂基础上扩充而成,地处京城,是教育部直属高师的典范,习惯于按部就班地遵照教育部的方针行事,办学目标是“造就中学校、师范学校教员”。北京高师学科设置也是按照部定章程来建设的,至1917年,设有国文、英语、史地、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博物等六部;同时,根据各地中等学校对各科师资的需要,开设了教育专攻科、手工图画专修科、国文专修科、体育专修科、音乐训练班、职工科等。这些学科完全与中学所设置的课程配套,是从中学教学需要出发的。 南京高师则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其办学宗旨有二:“一方面固为养成优良教师,另一方面劝求深造,兼欲养成专门学者”。南京高师把培养专门学者作为两大目标之一,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培养中学教员,这必然会使其课程、教学、管理等的方法具有普通大学的性质。南京高师不局限于师范,也不完全着眼于中学,“以适应社会需要为设科主旨,但社会需要随时变更,是所设之科亦因之而异”。首先设置国文、理化两部,是“鉴于国文、理化教法之宜改良”;设体育专修科,是“鉴于社会体育不振”;增设工艺专修科,是“鉴于人民生产力薄弱,而一般毕业学子又多乏职业之知识技能”。正是在此指导思想下,除了开设部定学科外,还开设了农、商等科,可以说在学科理念和设置上突破了师范的局限,具有了综合大学的基础。正如时人所云:“南京高师成立,诸所擘画,颇异部章,而专修科增设之多,尤为各高师所未有,其后实行选科学分制,学程与设备,益趋于大学之规模。” 通过以上比较可知,北京高师的发展一直局限在师范领域内,而南京高师则更多的具有普通大学性质,这是其日后走向综合大学的现实基础。 2.校长风格 校长常常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命运,每一所学校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校长。在这里尝试对两校校长相关背景、教育理念进行比较。 1921年北京高师校长为李建勋。他在民国初年留学日本,就读于广岛高师。1917年赴美国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高师教育研究科主任。1921年10月至1922年1月任北京高师校长。他曾为维护北京师范大学的独立地位及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确立进行过不懈的努力。 在李建勋看来,师范大学要培养教育的专门人才,就必须按照中等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教授各科的应用学识。在校生既要研究各门学科,还要顾及各科材料在中等学校所体现的运用价值。因而与普通大学相比,师范大学的学科标准及取材范围应有自己的特色,而不应仅仅设立教育科。同时,师范大学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学习教学方法,掌握如何把所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师范大学在教学上实行教授与训练并重的制度,在管理上能营造出与普通大学不同的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既掌握必要的知识又产生对教育的兴趣。有关李建勋其他方面的资料很少,其思想理论都集中在师范领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