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07)01-0119-09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受教育人口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一方面,一个国家的受教育人口比重的层次越高,说明该国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就越高,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另一方面,一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高,就越有经济实力投资教育,受教育人口比重的层次就会相应提高。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曲线拟合构造一个逼近函数,表达人口大国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与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趋势特征。进行曲线拟合使用较多的是最小二乘法,即通过实测值与模型拟合值之间的均方差最小求得模型方程,得到最佳的拟合函数表达式,它适用于样本数据不具有线性特征且呈曲线分布的情况。 国际上通常把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国家定义为人口大国。据世界银行出版的《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04》[1] 中所刊出的2002年数据显示,世界上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国家总共有79个。但因有2个国家在2000年人口未达到1000万而被除去,又因有21个国家2000年的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数据缺失而被除去,故本文最终研究的人口大国数量为56个①。 由于少数国家的人口在1000万上下变动,所以,在进行曲线拟合时,上述人口大国会根据参与曲线拟合年份的具体人口数据而发生变动。具体的人口大国年度人口数据由联合国统计数据库的人口统计年鉴系统(Demographic Yearbook System)[2] 提供。 本论文中所采用的高等教育人口比重数据来源于:Robert J.Bar,Jong-Wha Lee.International Data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Updates and Implications 2000 Appendix Tables.[3] 联合国统计数据库[4] 提供了1970~2003年间,世界上242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标。本文通过下面的公式(1)来计算人口大国199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美元为单位)的可比价格GDPPC(1990,US$),以便进行曲线拟合:
其中,GDPPC(1990,US$)为1990年人均GDP可比价格,GDPPC(current,US$)为人均GDP当年价格,GDP(1990,US$)为1990年GDP可比价格,GDP(current,US$)为GDP当年价格。 二、中国的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现状 在本文研究的56个人口大国中,低收入国家占三分之一,中等收入国家占二分之一,高收入国家占四分之一,OECD国家占三分之一②。这说明,研究对象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分布比较合理。 从56个人口大国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看,中国仅仅略高于这些人口大国的平均水平。 在表1中,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就清晰地显示出,在15岁以上人口中,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仅为4.8%。同时还可以看出,虽然国际上统计的数据与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在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方面明显低于人口大国的平均值,甚至低于中低等收入国家的平均值。
中国的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偏低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这与中国相对落后的经济有关。中国作为中低收入的人口大国,其经济发展水平自然不能与人口大国中的OECD国家同日而语。而且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口(12.8亿)比OECD19国的人口总量(10.9亿)还多了近2亿人。因此,中国在本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高等教育人口比重与人均GDP关系的曲线拟合 由于曲线拟合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所以,在研究人口大国的高等教育人口比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曲线关系之前,首先要通过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强弱。为此,本文将各个人口大国的经济发展指标换算为人均GDP1990年可比价格(GDPPC(1990,US$)),计算方法见公式(1)。 在计算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时,所有人口大国的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数据都已经过了筛选。以确保在参与拟合的各个国家中,其各年人口数都在1000万人以上。 通过SPSS软件测算,15岁以上人口的高等教育人口比重与人均GDP的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为0.705,25岁以上人口的相关系数为0.702。并且,它们在0.01水平上双尾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均为0.000,都小于0.05,故拒绝零假设,认为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与人均GDP显著线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