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素养的涵义 “网络”一词最早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英国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纳戴尔和巴尼斯等人用来分析社会结构和文化体系如何规定人类行为所运用的概念,其原意指社会群体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和群体与其成员之间复杂的网状联系。[1]本文所讲的网络是指“因特网”。“素养(literacy)”本义为“识字”、“有文化”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在媒介研究领域,被引申为具有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一种能力。 从信息学角度看,网络素养是指在网络环境中人们所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也就是有效地使用网络信息并进行信息创造的能力。要成为一名有网络素养的人,必须能够确定自己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探索、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从德育学视角看,网络素养不仅包括信息的获取、表达、交流等技能,而且还应有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在信息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责任与道德,利用网络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从教育学的意义看,网络素养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是提高大学生技能水平的必然手段。作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而言,与其他网络素养教育阶段或层面的最根本不同在于教育对象不同,因此也就决定了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内容、原则、方法以及途径选择有其特殊性。 总之,网络素养是指网络社会中人们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和有效运用网络,理性地评价网络信息和利用网络信息的修养与技能,是人们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网络素养的内容包括敏锐的网络识辨意识、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熟练的网络运用能力和较强的网络创新能力等。敏锐的网络识辨意识就是指能清晰地认识网络这一媒介的特质和功用,了解政治、经济和文化是影响网络的重要因素,学会辨别良莠;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是指要充分认识网络黑客、网络病毒、网络产权、网络隐私和网络反动信息等对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威胁,提高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熟练的网络运用能力是指除了能熟练运用电子邮件、QQ、浏览器、搜索引擎工具和文字处理工具外,还要能对各种网络信息进行重编、转换和压缩等处理;较强的网络创新能力要求能通过网络这个载体,创造性地制作、深层次地加工、广泛地传播符合社会主流文化价值的新知识、新观点和新成果。 二、网络素养培育的特点 1.科学性。网络素养培育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高校育人目标,遵循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规律和网络教育特点,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充分渗透,不断适应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需求。 2.开放性。网络素养培育面对的是全球化、网络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尤其是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中国,给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带来新思想、新情况和新问题。网络素养培育模式既要着力于学校内部教育教育资源,又要积极开拓校外因素,使学生在不断实践、深入社会中形成与发展网络素养,从而构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结构合理、体系开放的网络素养培育模式。 3.整体性。从网络素养内涵上看,包括网络意识、网络政治、网络伦理、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等,但是在网络素养培育的目标上是一致的,这就需要在培育途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选择上实现有机结合,进行系统运作,使网络素养各部分内容实现有机结合。 4.实践性。网络素养培育必须注重实效,注重实践在网络素养形成和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提倡学生参加各类网络实践、社会实践,发挥实践因素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因素。通过网络实践教育,为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增强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思想、行为。 三、网络素养培育的原则 1.意识强化原则。网络素养培育首先应当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一种理性的自觉。而这种自觉意识只有在主体真正从理论层面深刻认识和理解网络的某种价值及其意义时才能产生。网络素养意识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属于人的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所以,网络素养培育的首要原则就是加强主体对网络素养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使其能够深入理解各种网络素养培育的意义、方法,网络素养培育类型、网络素养培育载体,使网络素养培育模式建构有理论基础。 2.团队合力原则。网络素养培育是一种综合教育,一个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是难以胜任的,它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必须通过教育者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发挥合力作用才能完成工作目标。 3.创新发展原则。互联网营造的虚拟现实是一种特殊存在,其中各个思维主体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换。这种关系性思维,使得思维的内在逻辑性被打破,个体之间的理性距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超越性、前瞻性进一步激发思维主体的创造灵感、拓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网络素养的培育无论是在目标、内容、方法、途径、手段等方面都与其它素养培育有着显著的区别。网络素养培育需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打破传统的素养培育方式,突破原有的框架和经验模式,改变缺乏创意和活力的管理,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先进性,使教育对象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 4.高效智能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网络素养培育能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人们造就需要的、协调的、高效的工作环境,实现人、财、物和时间的整体优化,提高网络素养培育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