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以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增长了3.6倍,其中研究生教育的增长更为迅速,在学研究生人数从1998年的19.9万人增长至2005年的97.86万人,增长了3.9倍,其中博士生19.13万人,硕士生78.73万人。这个发展速度使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大大超出了《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规定的“到2005年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60万人左右的目标”,也提前完成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提出的2010年在学博士生达15万的目标。7年来研究生教育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提供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相对研究生规模的扩张速度而言,研究生导师数量出现了短缺,引发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及议论。那么,究竟现实中的生师比是多少?不同学科的研究生教育的合理生师比该是多少?对此,本文以一所部属大学的硕士生教育为考察对象,通过调查当前该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际生师比、分析高校导师和研究生对现实生师比的满意度,进而从学生的学习量和教师的工作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并测算出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合理的生师比。 一、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际生师比调查 就上述研究生教育师资短缺问题,笔者查阅了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研究生教育的导师与研究生数量的有关统计数据。目前,中国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研究生教育导师与学生数量的统计,只统计导师与研究生的自然数及比例。如,2004年全国平均每位博士生导师指导6.1名研究生;平均每位硕士生导师指导6名研究生。若就这些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生师比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研究生教育的生师比,并不存在导师短缺的问题。但实际上,导师们在担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同时,也承担相关的科研项目工作,并且,绝大多数导师还承担了本科生教育的重任,部分导师还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所以,考察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际生师比,如果将科研算作导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组成部分,那至少也须将导师们担任本科生教学的工作量折算成学生数,并进行扣除。对此,笔者调查了一所大学人文学科、理科、工科、经济管理和术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本科教学的工作量情况。 2005年该校博士生导师平均每人指导博士生2.29名,硕士生导师平均每人指导硕士生7.07名,与全国高校2004年研究生教育(包含博士生和硕士生)的生师比6.04相比,结果比较接近。由此可见,由该校推算出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实际生师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国内其他大学的实际情况。 测算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本科生教学工作量占其全部工作量的比重,笔者所采取的计算公式为: 研究生导师的本科生教学工作量占其全部工作量的比重=研究生导师给本科生开课的学分数/(研究生导师给本科生开课的学分数+研究生导师给研究生开课的学分数+研究生导师指导硕士学位论文的学分当量) 在这个公式中,导师承担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工作量按学分数计算。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的规定:教师全年工作量,按每天8小时,每周5天,每年暂按42周计算应为1680小时;劳动法也规定8小时工作制,每周五天工作制。教师讲课(含备课、上课、课外辅导)的工作量可用计划课时数乘以相应折合系数来确定:教授、副教授讲课工作量=计划课时数×(4~5);开新课工作量=计划课时数×(5~7);重复班工作量=计划课时数×3×班级数。在本研究中,每个教师的周课时工作量为8个课时,相应的就是要上8个学分的课算是满工作量。由于研究生的班级规模比本科生小,其教学的课时折合学分数与教本科生等同看待,即一名研究生导师一学年上16学分的课即为满工作量。研究生导师指导硕士学位论文的工作量是通过折合为研究生导师上课的学分数当量来统计的,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这5个院系研究生导师给本科生上课的时间占其全部实际工作量的比例为20.32%~50.45%,平均约为35%,在计算研究生教育实际生师比时,将导师所承担的本科生教学工作量折合为学生数进行扣除。扣除之后,这5个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实际的生师比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扣除导师承担本科生教学工作量之后的硕士生教育生师比,比导师与研究生的自然数的比例高出了一倍左右,这说明,当前来自各高校、最后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集成的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生师比数据,只是简单地计算全国导师数与研究生数的比例,忽视了研究生导师承担大量本科生教学工作这一事实,与实际的研究生教育生师比相差甚远。 二、师生对生师比的认同情况调查分析 本研究共向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发放“硕士研究生课业修习情况调查表”800份,收回有效问卷534份,回收率为66.7%。同时访谈了有关学科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