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843(2007)02—0085—06 研究生教育形式结构主要指不同的研究生教育形式的构成状态。我国现行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不同的研究生教育形式,前者主要是以培养就业前专门人才为主体、以全日制学习并获取学历为主的研究生教育形式;后者主要是对就业后的人员进行岗位再培训、以半脱产或业余学习为主体的非学历教育形式,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探讨研究生教育形式结构的目的,在于探求其结构的最佳状态,以适应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多层次、多规格、多学科的专门人才的需求,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可能发挥更大的教育效益,并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育过程适应不同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使尽可能多的人通过各种途径受到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 一、我国研究生教育形式结构的初步形成 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正式建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都是通过单一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来培养学术型的人才,授予科学学位。为了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培养更多数量的研究生,满足个人求学愿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逐步采取了多种形式来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从总体上看,现有的我国研究生教育形式结构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日趋形成并开始逐渐丰富起来的。工程类型硕士、临床医学博士及应用文科硕士的设立和完善便体现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形式结构的初步形成过程。 (一)工程类型硕士的设立 1984年11月12日至14日,国家教委研究生司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座谈会,会议主要针对当时研究生培养类型单一、研究生教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根据大家意见提出了《关于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的建议》。1984年12月31日,国家教委转发了这一建议。1985年,国家教委批准24所高校进行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的试点工作。到1989年,试点单位扩大到了135所。1989年,在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出《关于加强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① 其中提出“应重视和提倡从实际用人单位录取研究生”;培养工作“必须要切实结合生产实际,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新产品设计和研制、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研究及新技术开发应用能力的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或有明确具体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并要求“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表现出作者具备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各培养单位则根据实际情况,与企业签定培养协议,调动了有关主管部门、企业的积极性,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许多高校在企业建立了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基地,形成了“进校不离岗”、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培养模式。与一般的学术型工学硕士相比,工程类型硕士的主要特点是,取得硕士学位以后能“回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因此受到各厂矿企业的普遍欢迎。 (二)临床医学博士的设立 1987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卫生部经过近两年的调研和意见征询,决定对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进行改革,除原有的以培养科研能力为主的研究生以外,还要培养以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主的研究生,达到博士水平的授予博士学位(临床医学)。② 临床医学博士以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为主,在临床工作上具有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以及某些疑难杂症的能力,初步达到主治医师水平;同时,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上也有一定的要求。招生时,除参加医学科学博士相同的考试外,还要加试临床技术操作能力。在培养方法上采取在导师和指导小组(高水平的临床医生组成)的指导下,在4~5年内把硕士、博士两个阶段统一安排:第一阶段,必须在二级学科内的各个主要科室轮转进行临床工作训练,同时,学习一些必修和选修课程。第二阶段,在三级学科上进行临床实际工作训练,逐步学会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疾病及某些疑难杂症,同时完成课程学习,并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完成一篇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研究生学习2年以后,经过考核进行分流,一部分人直接进入第二阶段,攻读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一部分人延长一些时间(不超过1年),完成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其余的终止学习,分配适当工作。这种教育形式试行以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医学博士不会看病、不会开刀的情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高级医疗专门人才。 (三)应用文科硕士的设立 应用文科硕士生的培养是从当时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的财经、政法类专业开始试点的。国家教育委员会研究生司分别与中央财经、政法等有关主管部门联合制订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刑法、民法和国际经济法等5个专业的应用型硕士生培养方案,对此类硕士生招生、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等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③ 在培养目标上,明确以培养实际工作者为主,其知识和能力结构要适合实际工作部门的需要;招生对象以招收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为主,一般应是业务骨干和领导干部的后备力量;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务实性课程的教学,教学内容要突出面向实际问题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在指导方式上,要求聘请实际工作部门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与高校教师联合指导,实行“双导师制”,同时让硕士生到相关部门的基层“挂职实习”,将社会实践、业务学习和理论工作结合进行;在论文要求上,学位论文选题要结合实际,可以是专题研究,也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其论文成果一定要有实用价值;学制为两年半。根据这些要求,各单位开展了培养应用文科硕士生的试点,通过试点积累了大量经验,为以后有关专业学位的设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