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07)02-0017-05 今年1月22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月25日,教育部领导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重点介绍了实施该项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的目的、意义以及工程建设的具体内容。这一旨在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涉及25亿元巨资的重大工程的出台,引起全国媒体、学者以及民众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新一轮关于“高等教育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扩招与质量滑坡之关联”、“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等问题的争论。 实际上,媒体和民众对高等教育问题的关注远非自今日始。早在30年前刚刚恢复高考时,高等教育就开始成为全社会的热点话题。随着高等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大,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全社会对高等教育及其质量问题的关注和批评必然会不断升级。面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笔者准备从梳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入手,探讨应该如何评价高等教育质量。 一、如何看待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高等教育50多年的发展表明:发展才是硬道理 57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历尽坎坷和磨难,从很低的起点发展到今天世界第一的规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9.8%到21%,高校在校学生数由扩招前的不到800万人增加到2300万人)。这一惊人的变化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跨入大众化阶段,并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前列。这一成就来之不易,正如有学者指出[1],我国高等教育的曲折发展过程表现出非常态性、波动性和补偿性的特点。在1976年以前,这种波动性与非常态性很容易理解。即使在没有大规模政治运动的1978年之后,这种波动性与非常态性依然表现得非常明显(参见笔者根据国家局发布的统计数字制成的表1)。从表1可看到:
1、有12年招生规模增长幅度超过10%,其中1999-2005年属于连续高速增长。 2、几乎每次突然的扩招之后,都会出现一次明显回调(如1979、1986、1989、1994年招生规模的下降)。说明扩招后的调整不可避免,扩招幅度太大会使高等教育系统不适应。 3、大幅度扩招之后的回调过程中往往会出现5%左右的强劲增长,甚至达到8%(比如,1987、1988)。说明扩大招生规模的增长有内在的强大需求。 4、高等教育的波动与起伏,充分表现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大环境紧密相关,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种依赖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政治性增长”。这种政治性的规模扩张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有其合理性,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民群众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高校培养更多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如何看待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与质量滑坡 1、高等教育确实存在质量问题 这些年来,高等教育质量的下滑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对此展开了不同程度的分析与批评,尤其是来自学者和网络的批评非常尖锐和深刻。值得注意的是,在论及这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时,存在着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看法。认为应该肯定质量者有之[2],认为质量严重滑坡者有之[3]。广大民众以及高校师生和众多学者早已真切地感觉到并深切地认识到高等教育质量存在各种问题,有的问题还非常严重。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在充分肯定高等教育发展的骄人成绩的同时,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了存在的各种问题(其中也包括质量问题)[4]:(1)经费投入滞后,部分高校办学条件明显不足;(2)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3)高校大量存在“教授不讲主干课、基础课,名师不上讲台”现象;(4)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高校教育观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队伍水平亟待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国际化视野亟待加强;(5)高校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压力大,不少毕业生就业难,加重了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的负担。 2、质量问题能否完全归罪于扩招 人们谈论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时,常常把规模的快速发展看作是导致质量滑坡的根源。因为1999年以来规模扩张的速度明显超越了该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了原来不太显著的质量问题顿时变得十分突出。这容易造成一种错觉:是扩招带来质量滑坡。这种看法有失公允。此外,还可以听到“质量下滑”、“规模扩张牺牲了质量”等说法。尤其是“规模的扩大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获得的”这类表述很容易引导人们把今天的质量问题归因于规模的扩张。因此,有学者把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的原因归结为“数量与质量的矛盾”[5]。客观地说,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并不是扩招以后才出现的。只是扩招的步幅太快,使得质量问题突然间异常严重地凸显出来。从深层次看,中国大学存在的质量问题更多地与文化传统和社会体制密切相关,这些问题背后存在着更深层的文化传统与制度的原因。关于这一点,已经有学者进行过分析[6]。从微观层面来看,长期以来,影响大学质量的若干基本因素(比如教师队伍质量、学生素质、课程与教材的质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都有各种问题。大规模扩招之后,这些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实际上,上世纪50年代乃至20-40年代的大学里也有质量问题。即使是在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在令人向往的西南联大,同样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围城》里的描写并非子虚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