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07)01-0017-06 社会学的研究证明,无论是以职业、阶级等客观标准,还是以自我认同的主观标准来对社会分化进行分析,社会地位分化都是不可否认的社会事实;不论认为社会分化的根源在于社会对角色功能需求的差异性[1](P38-45),还是认为社会地位分化是人为制造的社会不平等[2](P53-55),社会地位差异在不同性质的国家和民族社会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还有更为重要的研究结论是,社会地位的分化是可以通过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加以改变的社会现象,即社会分化和社会结构具有可变性的特征。 社会结构的可变性特征,是高等教育制度设计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因为优化与整合社会结构关系,是高等教育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在社会各个阶层间分布结果的性质、原因和改进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一、社会转型凸显了高等教育制度在机会分配方面的问题 高等教育文凭是个人能力的凭证之一,这一规则获得社会普遍认可的同时,高等教育也成为了个人可以利用来提高或维护其社会地位的机制,即社会流动机制。按照社会公平的原则,每个人能否成功地利用这种机制来获取自己所期望的社会地位,取决于个人的学习能力、努力程度和目标期望。但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的社会身份却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个体社会身份通过教育的相关制度安排和个人的初始社会地位两种途径影响个人教育机会实现的结果,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3](P19)。 在我国,改革以来社会分化的加剧,社会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机会实现的问题,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由此造成了人们对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的质疑。到目前为止,对高等教育机会占有者社会阶层背景的统计描述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家庭社会地位较高的学生占有了超过本阶层人口比例的高等教育机会,而弱势群体在高等教育机会占有方面处境不利[4](P47-49)[5](P275-276)[6] (P25-31)。调查数据显示,高等教育处境不利群体的机会实现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地位较低阶层子女的高等教育就学率相对较低 在有关高等教育机会分配问题的研究中,通常采用辈出率概念来衡量各个阶层教育机会的实现情况。处于社会结构转型中的我国,社会群体分化的速度加快,社会分化的复杂性提高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的社会群体,已经从最初以城乡差别为代表的工农二元分化,转化为多种社会地位区别日益清晰的复杂结构。根据陆学艺的调查,我国的社会群体分化过程,已经演化出了十大社会阶层[7](P13)。 在选择性的高等教育阶段,个人高等教育选择权利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个人所属社会阶层所占有的社会资源条件的间接影响。所以,各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实现的结果会有所不同。根据王伟宜的研究,用辈出率表示的高等教育参与机会在社会阶层间的实现结果如表1所示。
图1 学生家庭职业背景在就读学校层次方面的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刘慧珍、姜星海:《高校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统计数据》,王英杰、刘慧珍:《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与对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6页 (二)低社会阶层子女在高等教育内部分化中更多集中于低层次学校中 在高等学校内部分化存在的情况下,各个社会阶层子女所就读的学校层次如何,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高等教育机会问题的另一重要内容,其研究的分析路径相同。赵海利[8](P179)认为,高等教育层次越高,农民阶层实现的高等教育就读机会就越少。刘慧珍与姜星海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参见图1),在部属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三分结构中,农民阶层子弟在专科院校层次的比例是最大的。图1描述的家长职业地位与学生就学机会的相关检验值P<0.01,学生家庭社会地位与学生选择高等教育的结果显著相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性只能证明二者之间有联系,但不能证明相关的性质就是因果关系,明确这一点对于理解现实中高等教育机会分配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三)高校在校生中贫困生比例高居不下 在社会舆论和学者研究方面,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提出的第三个质疑,就是高校在校生中贫困生比重较大,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加剧了贫困学生就读高校的困难。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高校贫困学生的比例高达20%。徐友飞[9](P51-54)指出,对 2003年南通高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发现,有 19%的学生属于经济困难家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占10%。武毅英和吴连海[10](P60-65)的研究发现,低收入家庭背景的学生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62.7%。杨东平[11](P112)认为,在我国的高校中,经济贫困的学生占到20%左右,特困生的比例在5%-10%之间。西部地区高校在校学生家庭贫困的学生比例高达50%以上。而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是高等教育的学费超过了社会人均年收入水平,影响到农民阶层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