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6)10 —0042—07 引言 当我们试图寻找一种能更好地引导单个大学发展的评价理念和方法,克服当前大学评价中的不足或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开始关注“院校有效性(Institutional Effectiveness)”这个概念。 “高等教育院校有效性”(Institutional Effectiveness of Higher Education)(简称“院校有效性”)普遍流行于美国,已成为美国高等院校内的通用语。“院校有效性”在英国和欧洲也很盛行。在美国,“院校有效性”是与“院校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院校责任性(Institutional Accountability)”、“促进改革”等词汇密切联系的,有时甚至混用。如某些学校的机构设置中就设有“院校研究与院校有效性办公室”。[1] “高等教育院校的有效性”应该与“组织的有效性”(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和“学校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 of Schools)联系起来分析和讨论。因为高等教育院校的有效性可以说就是组织有效性的派生物,而与学校有效性基本上是同一性的问题。只是时至今日高等教育院校有效性问题,从理论上到实践上都有其特殊的、突出的需要探讨与研究的地方。 20世纪60年代起,关于“组织有效性”的研究十分盛行,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著作。20世纪70年代以中小学为重点的“学校有效性”研究掀起了高潮。而我们能查到的关于“院校有效性”的文献始于20世纪80年代,多数的“院校有效性”研究是在“组织有效性”的基础上展开的。直到目前“院校有效性”概念的描述及其内涵的界定都还在被研究之中。从已有的研究来看,进一步厘清院校有效性概念,明确院校有效性内涵,并推进院校有效性评价,研究院校有效性的测定方法,对于指导院校自身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于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理论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组织有效性”的概念及其内涵 一般而言,大多数“院校有效性”研究是建立在“组织有效性”基础之上的。 在组织有效性的研究中曾出现过三个典型的模型,即:目标模型、系统资源模型、综合模型。 在目标模型中,组织有效性被定义为目标的完成程度。“一个组织的目标,就是指组织想要实现的事物的一种希望状态”。[2] 如果一个组织的行为的可观察结果达到或超过组织的目标,这个组织就是有效的。尽管许多学者承认目标模型的一些缺陷,但他们仍坚持认为目标及其实现程度在定义组织的有效性时是必需的。因为目标指出了方向,减少了组织成员的不确定性,并且为评价组织提供了一个标准。 组织的系统资源模型中的有效性“是指组织在它所处的环境中获得有利的谈判地位并依赖这种地位获得稀缺的有价值的资源的能力”。[3] 这种模型将注意力放在对稀缺资源连续不断地交换和竞争行为的过程中。 综合模型——目标模型与系统资源模型的综合与扩展,或简称为集成的组织有效性模型,即把目标模型与系统资源模型统合起来考虑。在综合模型中强调提出了有效性的四个观测点,即:时间范围,不同的组织层次、组织水平,多支持成员和多标准。 在有效性评估中,一个引起分歧的因素就是时间。时间对有效性的影响可以描述为不同阶段的有效性指标是不同的。时间的另一个影响是,组织的有效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组织的支持成员改变他们的喜好,新的约束和希望逐渐发展起来,从而要重新定义组织的有效性。 对于不同的组织层次水平应选择不同的组织有效性标准。有效性的分析可以是针对整个组织的,也可以是针对组织的分部门的。 有效性标准常反映支持成员或要求人的价值观和偏好。这些支持成员和要求人就是组织内外与组织有利益关系的那些人或群体。对于有多个支持成员和感兴趣的群体的组织,有效性标准是从多个角度产生的。这意味着多个支持成员和要求人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定义目标并为评估提供信息。因此综合模型要涵盖所有支持成员所定义的目标,单一的有效性目标是不够的。“有效性并非单一的事情;因此,单维的定义是不适当的。”[4] 组织有效性的研究提示我们,不同类的组织有不同的有效性标准;即使是对同一组织,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面对不同的利益相关人群也应该有不同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系统的思想、变化的思想、动态的思想、多元的思想是十分珍贵的。 二、“学校有效性”与“院校有效性”的概念及其内涵 在我们收集到的文献中,有几份经典的研究关于院校有效性的著作。 密西根大学管理与组织方面以及教育学院高等教育中心教授Kim S.Carmeron,在研究院校有效性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发表了较有影响的成果。Kim S.Carmeron 教授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发表了他的早期著作《度量高等教育院校的组织有效性》。[5] 他经过研究提出了9个院校有效性的维度,即:(1)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2)学生的学术发展;(3)学生的就业发展;(4 )学生的个人发展;(5)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对雇用的满意度;(6)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质量;(7)系统的开放性与社区的相互作用;(8)获取资源的能力;(9)组织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