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是一种通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获得师生共同进步的职业,尤其是大学教师,以学术谋生,能从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提高。选择大学教职就是选择一种生存方式,尽管具有较强的挑战性,但从事大学教职是一种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获得成就的生存方式。本文拟从教学、科研、发表论著等几个方面,以文科教师为主,探讨大学教师的生存方式和学术生涯。 一、教学与讲学 教学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或者说教学是大学教师的天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评阅试卷等构成教师生活中最经常的内容。站在讲台上或坐在报告桌边,是大学教师生存方式的一种形态。以往人们经常将教师比喻为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显示了教师职业的崇高,突出了教师的付出。笔者认为,不仅是教师职业,绝大多数职业都有付出的方面,也都在劳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报酬,所不同者教师面对的大多是比自己年轻的人。将中小学教师比喻为园丁似乎更合适,而大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往往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学是刺激思维、激发灵感的重要方式。在讲课和讨论的过程中,许多大学教师的学术观点受到学生的激发,往往能闪现思想的火花。教师在付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精神上的回报,包括学术上的收获。 现代许多大学教师往往有培养研究生的任务,师生关系类似于古代书院中的师生关系,注重师徒传承,感情甚笃,关系密切。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既是教育关系,往往也同时是一种科研合作关系,许多导师的课题要依靠研究生的参与才能顺利完成。后学需要先进提携,前辈也需要后学宣传延誉,韩愈曾谈到先辈与后学之间其实是一种“相须”、“相资”的关系。① 弟子遍海内、桃李满天下,对教师而言就是很大的精神收获,能够获得一种成就感。而且,教师的理论创新通常也需要通过人才培养的途径得以传播,教育史上许多新学说的传播往往是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得以完成的。如我国孔子学说的形成和流传,是孔子及其众多弟子共同努力的结果,《论语》一书实际上是孔门师生的对话记录。朱熹的《朱子语类》也是其弟子整理的结果。是否善于培养人才,往往关系到导师的学术能否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与韩愈同时活跃于中唐时期的元稹、白居易,其诗文和影响在当时不亚于韩愈,但正如陈寅恪在论及韩愈“奖掖后进,期望学说流传”时所指出的:“退之同辈流如元微之、白乐天,其著作传播之广,在当日尚过于退之。退之官又低于元,寿复短于白,而身殁之后,继续其文其学者不绝于纪,元白之遗风虽尚或流传,不致断绝,若与退之相较,诚不可同年而语矣。退之所以得致此者,盖亦由其平生奖掖后进,开启来学,为其他诸古文运动家所不为,或偶为之而不甚专意者,故‘韩门’遂因此而建立,韩学亦更缘此而流传也。”② 同样,国外大学许多理论学派的形成有赖于培养继承衣钵的接班人,如经济学中的芝加哥学派便是典型的例子。 在精英教育时代,“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本身就是大学教师的一大乐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的来源更为多样而复杂。面对人数众多、相对过去而言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得不作出调整,教学的乐趣或许不如传统的精英教育时代。不过,在当代,大学教师讲学的机会则比过去大大增加。 从大的方面来看,讲学也属于教学的范畴,但与教学又有一定的区别。教学通常与课程相关,有较为固定的学生和时间。讲学或演讲通常属于学术报告类型,时间、地点和听众都不大相同。讲学也可以说是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往往是大学教师区别于中小学教师的一种生存方式。在传媒发达的时代,有的大学教师通过电视等媒体,使教学或讲学具有超强超远的影响力,此类学术宣讲方式主要适用于普及文化或大众文化。而精英学术与大众文化大异其趣,是两条不同的道路。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专业教学和讲学活动,还只能在小众的范围内进行。讲学对扩大学术影响和增加经济收入有很大的好处,但对大学教师而言,第一位的还应是做好本职的教学工作。 二、科研与治学 教学主要在于传播知识,而科研往往可以发现新知。在现代,大学教师单纯教学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从事科研需不断探讨未知、获取新知,这是克服职业倦怠的一个有效办法。教学给听讲者的印象可能比较深刻,但毕竟受影响者只有当时当地的学生。古语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一种解释是没有文采的语言无法广泛流传。笔者认为还可解释为:光有语言而没有形成文字,则不能流传远方或流传久远。因为教学或演讲的受众者只是眼前的一部分人,而文章的读者则可以相隔甚远,影响的范围要广泛得多。 用中国传统的说法,科研也就是做学问,或者叫治学。做学问的过程,就是通过刻苦的努力来达到快乐的境界的过程,或者说是经过艰苦奋斗来获得快乐的过程。当你看到自己的一篇精品论文发表或一本厚实的著作出版时,看到一项实验获得成功时,其快乐程度一点儿也不亚于农夫秋收时的喜悦。为学的乐趣不仅存在于结果的收获之中,还往往体现在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例如,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后,蓦然发现珍贵的资料;经过研究之后豁然开朗,得到重要发现,廓清误解;论文写作抽丝剥茧,解破谜团等等,都是令人畅快淋漓的学术体验。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主要参与者、科学家邹承鲁说过:“做科学工作的乐趣已经存在于工作之中,最大的快乐在于发现自然界的奥秘那一刹那,得到外界的承认是第二位的事情。”③ 人生不一定都要在娱乐和休闲中才能享受,对有的学者而言,在读书和写作中也可以享受人生。对有理想的大学教师而言,做学问就是他们的生存方式。能够专心致志地沉浸醲郁,含英咀华,本身就是很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