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指通过教育过程使作为培养对象的研究生在素质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它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和规格要求,是整个研究生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研究生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模式的选择与构成以及培养成果的质量及其评价,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 一、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嬗变 纵观世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研究生培养在目标定位上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到双元,再从双元到多元的动态发展过程。 1.现代大学的建立——研究生培养目标由传统走向现代 西方的研究生教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法国的巴黎大学及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巴黎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最初是仿照手工业者行会组织形成的一个教师行会。当时的博士学位只是加入教师行会的一种资格证书,其培养目标可概括为培养学者行会中的“师傅”(Master)[1]。 1809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立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的诞生。现代大学遵循洪堡的办学理念将科学研究作为主要职能,以扩增人类的知识和培养科学工作者为己任,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首次创设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哲学博士(Ph D),标志着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开端。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只是一种职业资格的培训,而现代意义的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科学接班人”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独立的科学研究活动;以“导师制”为核心,学生跟随导师以助手的身份参加科学研究。在德国的影响下,英、美、法等国在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先后把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引入本国的大学,如英国在1870年成立的皇家发展科技和教学委员会主张在大学中设立不按学习成绩而按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来授予学位的科学博士学位。至此,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由传统的知识传承者的培养转向科学研究者的培养,由传统走向现代。 2.专业学位的出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由单一走向双元 美国现代研究生教育建立之初仍然是单一的培养目标。1876年,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研究生院为主体的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成立,使研究生院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管理机构。虽然美国的研究生院制是对德国研究所制的创新与发展,在研究生培养方式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在办学思想上一脉相承,在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上基本一致,即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教育阶段,主要为大学和研究机构培养教学和科研人员,培养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学术研究型人才。 专业学位的诞生促成了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分化。19世纪末,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与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大大刺激了社会各领域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而当时美国本土实用主义哲学的兴起和1862年《莫里尔法案》的颁布为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分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美国赠地学院的建立导致大批应用专业和职业技术课程涌入大学,高等学校大力培养社会工、商、农业所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实现了美国研究生教育目标的转化。1922年,美国哈佛大学率先开设了一种面向职业领域的新型博士学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1936年又开设了一种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教学硕士专业学位[2]。之后,硕士专业学位得到迅猛发展,扩大到农学、艺术、商业、城市规划、工程、林业、音乐、医药、公共卫生和社会工作等学科。二战后硕士教育发展最明显的特点是专业学位教育成为硕士教育的支柱。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全国硕士学位名称超过660种,硕士生培养计划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达2000个。在所有的硕士学位中,具有专业应用方向的硕士学位占85%,纯学术性的只占15%[3],其中仅科学和工程学位就占到全美国学位授予的1/4[4]。到90年代,专业学位在各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已居于主导地位。 总之,专业学位的出现与发展,使得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分化,由单一走向双元。一元为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为中小学、高校和研究单位输送教学和基本理论的研究人才;另一元为专业型研究人才,主要培养从事实际工作或开发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3.协作式教育模式的形成与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研究生培养目标由双元走向多元 协作式教育模式的形成进一步丰富了研究生培养目标。二战后,世界科学技术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与综合化,另一方面是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开发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20世纪50年代协作式研究生教育模式在位于美国加州“硅谷”的斯坦福大学应运而生[5]。协作式教育模式下研究生培养目标不仅与早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有明显的不同,而且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也有所差别。协作式下更注重生产第一线人才的培养,这种人才既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又有相当的科学研究能力,尤其是科技开发、改造和转化的能力。所以,协作式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既掌握基础科学知识与研究能力,又擅长开发、转化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实现了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发展。 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使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更加丰富。20世纪6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理念迅速传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强调指出:教育是“人的持续协调发展”的条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实现(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的高等教育已实现普及化),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研究生教育也开始走出象牙塔,在职研究生人数,呈逐步增长趋势,许多人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是为了获得教养,更好地享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研究生培养目标开始由现代向后现代过渡。 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仍然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人类要不断探索宇宙、钻研科学、追求真理,就要求有人始终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处于科学技术的中心。大学毕竟是培养科技尖端人才的主要阵地,研究生教育也仍然是以培养具有创造力、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为其始终坚持的目标。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仍然是当今研究生教育的重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各行业、各领域所需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这些变化都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培养理工科应用型人才,而且要大力培养文科应用型人才,如法律、财经、会计、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