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问题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永恒的课题。从历史上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问题一直萦系人心,吸引着中外教育思想家们去思索,从未间断。西方许多学者曾经都涉足过这一论题,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古罗马的西塞罗、昆体良,从纽曼、赫胥黎、澳尔特加到赫钦斯,从斯诺到萨顿,从克尔到布鲁贝克,无一没有阐发过对这一课题的理想。国内更有许多知名学者都对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相关问题给予过高度的关注和精辟的论述。 从我国大学实践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问题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了。90年代初,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问题逐渐被一些大学认可、接受,并得到重视,部分大学自发地结合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来实施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比较注重人文知识的传授。从1995到1998年,经过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思想为大多数大学所接纳,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若干所大学中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工作。此后,全国各高校根据各自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结合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专业教学计划修订,纷纷展开探索,努力把素质教育思想贯彻在人才培养计划中。1998年4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会议颁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随后在全国建立了32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998年5月召开第三次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会议,会议对前几年的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一致认为在全国高校全面推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条件与时机基本成熟。1998年我国大学专业目录的调整为大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各大学根据新专业目录重新调整专业结构,修订教学计划,这样文化素质教育思想在人才培养中得以进一步落实。1999年6月召开了第三次全教会,会议决定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今后工作的主题和重点,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推上了新的台阶。 近几年,关于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问题的呼声似乎小了,甚至有销声匿迹的感觉。这并非是我国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问题已经解决好了,而是问题被搁浅了。从实践看来,许多大学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的问题上,都乐于在大学建立基地,开办人文学院,举办人文专业,开设人文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殊不知这样做导致新兴人文学院在大学传统学院之中地位式微,人文学科被挤压,人文学科教师没有信心,给大学人文教育带来的不是福音,而是挫伤。大学这种致力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融合问题上做文章,并非有错。但如果不重视贯通,恐怕只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大学生人文素质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我们认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不仅在于融合而且更在于贯通。我们拟就此问题进行讨论,以求教方家同仁。 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需融合更需贯通 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问题是一个永恒而常新的问题。从西方大学教育发展史看,我们会发现,自由教育并非是像学术界一贯认可的那种单向度的人文教育,而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当今大学所实施的通识教育是自由教育的现代模式,是自由教育的理想在现代大学中的自然延伸;人文教育是西方大学教育的基石,它总是与科学教育在张力中协调发展,以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人文学科是人文教育的基础,但它不是人文教育的全部,其核心旨在培养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问题是人类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是西方大学一直致力的理念,也是当今乃至未来世界大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人的主体结构看,希腊人强调人的发展是理性与非理性均衡发展,但是偏向理性发展。而后观念论哲学把人的发展完全归结为理性的单向度发展,导致理性主义泛滥无归。继而生存论哲学在批判观念论片面强调理性之维的同时,又走向了另一极端,即把人的发展完全等同于人的非理性的片面发展。无论把人的发展说成是理性发展的观念论哲学,还是把人的发展归结为非理性发展的生存论哲学,都是片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理性在认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但并不因此逼近理性主义;充分肯定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不因此而走向非理性主义。任何现实的认识过程,总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内在统一,人的主体发展是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协同发展。人的理性之维需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来培养,人的非理性向度需要人文教育去呵护。因此,从人的主体发展的层面看,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十分必要,大学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的贯通。 从知识形态视角看,科学和人文,犹如春兰秋菊,各有所长,科学知识有它的性格特征;而人文知识也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就认知层面而言,人文知识具有浓厚的经验色彩;而科学知识具有典型的理论意味;从获取知识方法手段上来看,科学知识主要是依靠逻辑推理的、实证的方法手段获取的;而人文知识则是通过感悟的、神秘的方法手段获得的;从心理效应上看,科学知识能唤起人们大致相同的反应,是可以统一的;而人文知识则会激起丰富多样的感受,是允许多元的;从知识的效用价值上看,科学知识讲求实效性原则,最终用于改善人的物质生活;而人文知识则是调节人的心态的,具有提升人格的功能。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虽有区别,但有联系和相通以及互补之处。科学是人文把握世界和人生的基础和中介;人文为科学发展引路和导航,科学发展离不开人文之光的普照。人文与科学在精神上的一致性与两者功能互补性,充分说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不仅可能,而且完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