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843(2006)06—0012—04 近年来,理论创新日益引起人文社会学科理论界的关注,成为各学科研究的热点。理论创新对于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在高等教育研究中,薛天祥先生对高等教育理论创新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主要论及了高等教育理论创新的意义与趋势、① 形态、② 内涵与途径③ 等。这是重要的开创性探索,对于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反思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等教育理论创新可以表现为多种形态,明确理论创新的形态是推进高等教育理论创新的必要基础。有鉴于此,本文拟在薛先生研究的基础上转换视角,从层次和要素两个方面对高等教育理论创新形态加以明晰的基础上,探讨高等教育理论创新的途径。 一、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理论创新 创新即“阐其秘者,补其缺者,创所未始有者”,④ 理论创新就是言他人所未言,或言之有误、言之不深、不透、不明之事物。理论创新具有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理论创新具有不同的标准与意义。按照创新的层次高低,高等教育理论创新可以分为原创型和非原创型两类,其中,非原创型中又可分为发展型、借鉴型和纠正型。 (一)原创型理论创新 原创型理论创新即“阐其秘者”,“创所未始有者”,这是理论创新的最高层次。这类研究表现为言前人所未言,并在前提、框架等方面影响其他人所言之内容,往往成为后来者言说之标准。原创型理论创新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学术精英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捕捉和及时反映,这类理论创新通常具有划时代意义,是学术研究中里程碑式的标志。如:教育学中,卢梭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不仅划定了新的研究领域,而且在价值取向上代表了时代的趋势,引领着后来一代又一代的研究;心理学中,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不仅影响着心理学的发展方向,而且对于教育学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高等教育学中,洪堡对于大学教学与科研并重、学术自由等理念的倡导,伯顿·克拉克站在学术系统的角度对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要素、结构及其变迁的开拓性研究等。 相对于已有理论,原创型理论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超量的内容。原创型理论创新需要学术积累与实践基础等客观条件,也需要理论研究者的热情投入与孜孜以求等主观条件。相对而言,高等教育研究发展历史较短,原创型研究相对较少,这更需要研究者进行原创型的努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理论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不断提高,这为高等教育理论的原创型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客观基础。现在所需要的是,研究者要增强学术自信心,在继承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摆脱其他国家和学科对于高等教育研究的“殖民化”,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触及前人所未及的研究领域,以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创造性地提出新问题,努力做到“最先说”。 (二)发展型理论创新 发展型理论创新即“补其缺者”,这是理论创新的第二层次。如果说原创型研究是开辟一条新的学术发展之路,那么发展型研究则是在前人开辟的道路上更好地把握方向、更快地推进行走的速度和进程。相对于已有理论,发展型理论创新是在新的实践和理论背景下对已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表现为:研究者根据发展着的实践,对已有理论进行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填补原有理论的疏漏,丰富其内容,对以往某些片面的理论经过综合、整合,在此基础上建构出新的理论。这类研究如:教育学上,裴斯泰洛齐在卢梭的儿童为中心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基础上的“教育心理化”的努力,克伯屈在教学上对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高等教育研究中,在洪堡倡导大学教学与科研并重、学术自由等理念之后,后来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职能等。 在高等教育理论发展中,原创型的理论创新毕竟数量不多,推动理论发展更多的是非原创型理论创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应当重视已有理论的学术积累,致力于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型创新,在全面、透彻地理解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在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努力做到“接着说”、“重新说”,尽量避免“重复说”。 (三)借鉴型理论创新 借鉴型理论创新即“用其适者”,这是理论创新的第三层次。相对于已有理论而言,借鉴型理论创新主要是已有理论的应用。这类研究在后发型学科中经常出现。在高等教育研究中,正如伯顿·克拉克所说,在有选择地探索高等教育复杂现实的过程中,求助于若干最有关系的学科和它们所提出和运用的一些观点有很大好处。宽阔的论述必须是多学科的,就像所有的灯光照射在舞台上,人们的目光在整个舞台前后漫游。⑤ 高等教育与整个社会系统的各子系统存在有机的联系。高等教育研究要促进理论创新,就需要深入、具体和全面地对高等教育加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有效的指导,不能人为地划定疆域,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承继和发展,必须广泛地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加以整合。 作为后发型发展学科,高等教育的理论创新需要双重借鉴。一方面,必须吸收、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理论界的优秀成果,站在他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形成新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学科之间的对话,扩大高等教育与外部领域的联系。学习、借鉴诸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视角、概念及方法,不断开发和拓展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整合运用到高等教育研究中来,使其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新式“武器”。在此过程中,高等教育研究应该避免“照着说”、“译着说”,在借鉴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我来说”,即因时因地,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