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第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全国所有普通本科院校的评估计划在2008年的上半年全部结束)在促进学校硬件建设与发展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进行自评的准备过程中,各院校在改进与建设校园硬件上投资很大,教学环境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各院校已展开相应的整改工作。此间,有许多要工作做,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反思教学质量。这关系到教育质量评估和整改的实际成效。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前提之一是弄清教育质量的内容。我曾从两方面讨论过这一话题(见图1):[1]
我们一方面可以从整个院校来观察院校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观察教学质量。因为,学校进入大众化教育角色的转型,使社会对院校教育质量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院校教育质量应从纵横两方面去理解。 从纵向面来看,院校教育质量包括(见图2):
从横向面来看,院校教育质量包括(见图3):
对于院校教育质量的评估现已从以前较为单一的横向面的评估转为包括纵向面的评估;从以前重点放在对教学前过程方面的评估转为包括对教学后过程的评估;从以终结性为重点的评估转为包括形成性的评估;从重点对于教学有直接关系的教学本身的评估转为包括对学校中其它与教学有(间接)联系的教学管理和辅助部门的评估;从以前评估者为专业评估人员参与的单一评估参与者转向为多层次(如教师、学生、社会人员等)人群作为评估者的参与者。这些由教育内涵变化所产生的评估指标、评估操作、评估方法以及评估结果分析,反映了评估理论的变化,反映了现代教育体制对评估理念的影响。 一、教学质量 本文讨论的重心放在教学质量上。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教学质量应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教学过程前端(input)与教学过程后端(output)。 教学过程前端大致可以包括六个方面:教学硬件的存在与准备、师资发展、教学资源种类、学生现状、课程设置与安排和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条件之一是院校是否具有教育所需求的基本教学硬件(如课堂、教学设施、教学辅助用具等等)。美国院校认证的历史已有100多年,院校基本教学硬件的状况(数量与种类)一直被认为是认证标准之一,只是从近十几年开始,教学硬件在认证中的比重减少了很多,因为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其在提供教育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 例如,以网络技术作为主要提供教育服务平台的网络教育(e-learning)速度在美国发展很快,根据(美国SLOAN-C对2004年美国参加网络教学情况的[3] 最新统计,2004年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来完成大学学业的学生人数,已达到了235万人(2005年全美在校学生是2730万。[4] 印度已同样如此。该国有23%的在校生是通过网络教育完成其大学学业的,印度政府计划在2010年时,以网络教育形式来完成大学学业的数字要增加到40%。[5] 网络教育的发展促使美国院校认证指标、认证操作方法以及认证结果与分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6] 例如,美国的六大区域认证委员会于1997年共同通过了“统一”的网络教育认证标准,同时对网络教育的认证过程和方法采取了与传统院校不太一样的格式。 师资对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在美国,院校认证非常重视院校中教师各方面的因素,如学校全职教师的人数比、教师的专业资格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如果全职教师人数比低于一定的比例,或任课教师本人的专业资格达不到相关要求,都会影响到院校是否能通过认证。 在传统的意义上来说,教学资源通常指的是学校图书馆的藏书种类和数量,以及用于某些学科实习和做实验的场地(如实验室、实验地、实习场所等)。现代教学资源更是包括了以其它非传统形式出现的教学资源,如以电子形式出现的教学资源、日益增加的高科技辅导教学设备(如网络、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等)。为了更真实地反映教学资源形式和种类的变化,美国院校认证中已不再像以前那样仅对院校图书馆的现有图书册数进行检查。 学生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入学后的学习质量。例如,美国不少院校在录取学生时,除了查看学生在高中时的成绩与参加全国SAT或ACT的成绩外,还要将学生所参与的其它课外活动和社区活动作为判断学生是否具有某些能力(如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等)的重要依据。在新生入校后,学校会根据一定的评估方法(如学生的ACT成绩或摸底考试)来确定学生(在语言和数学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每个学生所应选修的课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