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409(2007)07-0039-05 一、从“国服”、“祭祖”热说起 近些年来,在提倡弘扬传统文化的潮流中,不断有新的主张和举措出现,如改公元纪年为黄帝纪年、兴建仿古式私塾、地名复古、看皇历等等。今年似乎更加热闹。4月间,一份有关“将汉服定为国服”,“奥运会上,中国的汉族运动员应着汉服入场”的网上倡议书,有20多家网站和众多网友响应,获得数十名大学教授及文化学者联署。于是引起一场激烈的争议,提倡者说这是体现民族精神,体现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觉;反对者则认为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是“复古表演秀”。 几个月来,“祭祖”热越来越升温,如山西洪洞县举办大槐树祭祖大典、陕西黄陵举办公祭黄帝典礼,而河南新郑也举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湖北竹山县举办了女娲公祭大典;早几日,甘肃秦安县举行过第二届公祭人文始祖女娲大典;河北涉县、山西长治等地也都曾举办过祭祀女娲的活动,而陕西西安市临潼区的专家则声称骊山是女娲文化最早的发祥地,公布了12幅女娲雕塑的设计图,难怪有人感叹“补天女娲,遍地‘开花’”!在这股“公祭”热中,显而易见的是对这些“人文始祖”、“圣贤”的争夺,不仅女娲遍地“开花”,伏羲也是多地抢着上,甘肃天水市要公祭,河北的新乐市和河南的淮阳县也举行祭祀,都号称自己是伏羲的故乡。至于诸葛亮,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为其故里,举办诞辰祭祀;陕西治中市以武侯墓所在地,举行逝世公祭大典;湖北襄樊市则因其在此地出山而举办大型出山庆典。在“祭祖”热中,互相攀比之风炽盛,排场越来越大,耗费也越来越多。如浙江绍兴市为祭大禹,近年来累计投资2亿元,新建了祭禹广场、水上祭台、守陵村和夏禹文化园等;而典礼则采用中国古代最高礼祭形式,分为献贡品、鸣铳、击鼓、撞钟、奏乐、献酒、恭读祭文、行礼等12项议程。有些地方的祭典,也是穿古服、行古礼,有的专家也如是提倡,一派古色古香的气氛,令人恍如隔世。“祭祖”热引起了激烈的争议,支持者认为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意味着中国人向传统文化的回归;反对者则认为这是在复古,是将传统文化的传承庸俗化,过度商业化。 不论“国服”还是“祭祖”,我都赞成后一种意见。这种种主张和举措,说白了,就如有的专家指出的,是“复古表演秀”,真正的意图在于吸引旅游、招商引资,也在为自己扬名、创“政绩”。这样做既不利于民族团结,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没有好处,且不说耗费了大量资财。 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什么都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很重视“敬天法祖”,重视祭祀,能不能不加批判地都来弘扬,就值得斟酌。民国年间,类此复古之事并不少见。人们所熟知的是,袁世凯任民国总统时,为了进行专制独裁统治,复辟帝制,大搞尊孔复古。1914年,袁世凯发布祭天告令,说祭天是“古训”、“古义”,牵强附会地把“古之莅民者称天而治”说成是“尤与民主精神隐然翕合”,并指责“谓尊天为帝制所从出,郊祀非民国所宜存”的人是不懂“根本”,忘了“上帝”。是年冬至,袁世凯举行祀天大典。从新华门到天坛必经的路上,黄土铺了地面。袁世凯乘汽车到天坛门外,换乘四角垂着络缨的双套马朱金轿车,至昭亨门外又改坐竹椅显轿,到天坛下轿,走石阶而上。典礼开始,袁世凯头戴爵弁,身穿十二团大礼服,下着印有千水纹的紫缎裙,屈膝下跪,叩首礼拜,演了一出复辟活动的丑剧。袁世凯穿古服,行古礼,做得很到位,很符合传统文化。但是人们并不认同,而是唾弃,传为笑柄,因为那是为复辟帝制的需要,是历史的倒退。 至于办仿古式的私塾,是不是弘扬传统文化就必须这样,也值得斟酌。一些对儒学有研究、很钟爱的专家,非常热心于此。但是,一些儿童教育工作者却有不同的看法。例如一位关注儿童民间文化课程的学者就认为,“不要一想到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想到读经”,传统民间文化中如儿歌、童谣等等也有精华,“如果把优秀的民间文化放下,一味在形式上去仿古,搞一些形式化的开私塾、穿古装、背古文,这样不仅得不到孩子们的喜爱,而且也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他的意见是亲身实践的感受和体会,是有道理的,值得关注。 二、关于儒学文化 上述的提倡“国服”、“祭祖”热、开办仿古私塾等等,概括地说是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而其核心是如何对待儒学文化。所谓要回归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回归儒学文化。有一种意见认为,儒学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东亚“四小龙”的崛起,向世人展示了孔子儒学的生命力。“四小龙”都是深受孔子儒学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突然间崛起,世人瞩目。有人就此提出为什么那些没有批判孔子儒学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内地猛批孔子儒学,经济却跌到崩溃的边缘?中国内地不批孔子儒学了,经济有了明显好转,渐渐地出现了和平崛起的新气象。这种论说,是经不起推敲的。 首先,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能否发展,归之于是否批判孔子儒学,这是一种文化史观,或叫文化决定论。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社会的发展是基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这里不打算从理论上来阐述,只从历史本身来加以说明。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成为中国封建王朝官方意识形态。然而,每一王朝都有兴衰,都逃避不了那个“周期率”。清代虽有“康乾盛世”,但自乾隆后期即走向衰落。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而割地赔款,从此中国由一个独立国家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清政府是崇奉儒学的,以程朱理学为官方统治思想,从未批判过儒学。如果说“康乾盛世”是因为清政府崇奉儒学的结果,那么嘉道衰落以至败于英国,儒学又起什么作用呢?这在道理上难以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