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0X(2007)03-0031-13 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是新中国社会事业主要部门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已成为我国社会生产力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公众文化需求的增长以及国际文化产业市场挑战的加剧,中国文化开始向产业化迈进,逐步发展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并迅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 文化产业是国际社会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最具增长潜力的“朝阳产业”,对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文化产业统计数据,2004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共有从业人员996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7.52亿人)的1.3%,占城镇从业人员(2.65亿人)的3.8%;实现增加值3440亿元,占GDP的2.15%①。无论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支柱产业。 云南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虽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但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资源尤其是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如果说地域的隔离和封闭的自然环境制约了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那么恰恰是这种隔离和封闭造就了云南文化的丰厚积淀,从人类童年时期开始到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形态得以较完好地保存下来,且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云南文化艺术宝库,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云南省委、省政府立足于云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立足于云南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并结合党的十六大精神,明确提出要像当年抓烟草、抓旅游一样抓好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证,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云南模式”。全省上下关注文化产业,积极参与文化产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全社会兴办文化产业的态势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热正在云南各地蓬勃兴起。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界定和范围 文化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反映和表现。文化的产业化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公众消费需求的演化决定的。当前,国内外有关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各不相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表述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国家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表述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其特征是以产业为手段来发展文化事业,以文化为资源来进行生产经营,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为统一文化产业统计口径,200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此分类根据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将文化产业划分为文化服务(主体产业)和相关文化服务(相关产业)两个部分;根据文化产业所包括的范围划分为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个层次;根据部门管理需要和文化活动的特点划分为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9个大类(云南将体育产业包含其中,为10个大类),再分为24个中类,80个小类。 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主要特点 云南文化产业起步较早,且作为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发展初始就体现出极强的地域特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独具云南特色的发展模式——“云南模式”。形成了以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娱乐业、民族民间工艺制品、演出演艺业、文化旅游业、广告会展业、体育服务业等重点文化产业门类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通过推行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依托于迅猛发展的旅游产业平台,云南文化产业成效显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从经济普查资料及云南文化产业统计结果②看,我省文化产业具有以下特点: (一)产业发展已具规模,支柱地位初步确立 云南文化产业统计资料(见表1③)显示,2004年我省文化产业单位9232个,占全省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5.19%;文化产业活动共有从业人员14.14万人,占全省城镇就业人员的4.82%;全年主营业务收入196.24亿元,实现增加值134.08亿元,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④(1040.96亿元)的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