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在西方诗经学中的运用 吴结评(《广西民族研究》,2007.1.38~44) 汉学家葛兰言将历史学的内在批评、社会学的同类比较和事实分析三法并用,以批判的眼光剥去《诗经》的“经”衣,为我们描述了《诗经》反映的从远古神话传说时代至春秋的社会生活与变迁的历史画面,揭示出传统研究不曾指出的《诗经》的宗教文化性质,得出《诗经》是庶民之作的结论。从庶民的习俗演变为季节性的仪式再到官方正统崇拜的仪礼嬗变过程中,他为我们推导出国家宗教的产生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形成,有助于我们去分辨历史上的穿凿附会的诠释,探索隐藏在《诗经》背后的中国早期社会的文化密码。在当时古今中外一切学人研究《诗经》上千年而几乎到了尽头的时候,他能利用新方法,创出一个新学派,使海外汉学从此走上一条新路,这是葛兰言对海外汉学的最大贡献。 吊簿:姻亲交往秩序的文化图像 刁统菊(《西北民族研究》,2007.1.138~148) 文章对山东南部红山峪村的一份吊簿进行 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吊簿作为一种民间文献,在人们生活中是为了方便姻亲交往而记录的,其间反映的内容非常丰富。吊簿不仅展现出在人们观念之中的以死者为中心的亲属网络,而且其本身就是一张姻亲交往秩序的文化图像。它以礼物的价值和指标清晰地体现出联姻家族之间的“亲戚理”——阶序性关系。这种阶序性关系与礼物的内容和经济价值的大小有一个互释的关系,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关系。熟稔村落生活的人根据礼金和实物,基本上可以准确判断出上礼者在死者的亲属序列中的具体位置。 客家移民流动与乡村聚落变迁 刘军(《广西民族研究》,2007.2.68~74) 以卢氏为例,考察一个姓氏的源流与发枝,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宗族的形成、发展过程,而且可以看到一个以血缘关系形成的单系继嗣群是如何与同族联宗的。卢氏主流派系的一支与讴坑村卢氏派系的对比更彰显了移民流动的复杂性和村落单姓在历史长河中随时消失或不为人知的可能性。如果没有手抄族谱的记载或民间的“ 记忆”,它是很难重新再被研究者发掘的。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在考察村落形成发展过程时,单姓氏考察可以成为追溯源流的主线,能够对一个村落中每个姓氏渊源进行全面的考察,则能深描一个村落作为案例的研究方法;同时对单姓氏进行追踪调查,则对现代众多的移民村落可以进行类比研究,探讨异质文化的相互融合关系。二是在考察村落姓氏源流和村落形成发展时,宗族始终是二者联系的纽带。而且以宗族为宏观探讨对象,对于概括和解释村落的变迁更能反映现代村落的面貌。三是在村落形成过程中,由于社会制度的变迁,现代村落在土地制度、政权结构等方面与传统观念中的社会治理发生着激烈的矛盾,成为村落治理的重点。 对“寡妇年”和“结婚大年”现象的民俗学解析 周春(《民间文化论坛》,2007.3.45~49) “寡妇年”和“结婚大年”的说法反映的是民间对婚期选择的趋避观念,这种观念一直存在于民众中间,作为一种隐性话语潜在地影响着民众的生活实践。然而近年来,“寡妇年”和“结婚大年”现象引起各种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导,进而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从而变成公众世界的热门话题。从民俗学来分析,民众对“寡妇年”和“结婚大年”的趋避现象反映了民众趋吉避祸的心理,它没有虔诚的仪式,也没有严厉的制约后果,对社会或个人也没有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把它定位成民间俗信,一种存在于当代社会的俗信。因此我们不能像对待迷信那样令行禁止,而应该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一方面对俗信背后的原理和其产生的机制做出说明,使人对俗信的本质有更明晰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俗信在民众生活中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对其采取宽容的态度,这此基础上静观其变随时根据新的情况采取新的措施。这不仅是媒体和职能部门的责任,也是民俗学者的责任。 无道不能知术 ——中医道术关系及其发展之思考 王大妹(《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69~75) 中国古代医家对待事物中真实存在的道,采取的是悟的方式。它没有所谓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阶段划分。医术是在悟道的过程中通过对道的直接把握而自发产生的,因而形成了与西方现代医学不同的体系结构。这就是:道(哲学本体论或实践理念)→得(经验体认辩正逻辑整体直觉)→术(方法技术)。这一结构可以简化为:哲学→技术的直接结合,即道与术直接关联。也正是这种体系结构使传统中医几千年的发展中,始终没有脱离哲学的怀抱,当然,也没有产生出所谓的“科学理论”以及与其互为表里的实验实证。可以说,传统中医与西方现代医学最大的差异就是思维认知方式。中医要发展,应该走自己的“道”,而当务之急就是将其独特的体道、悟道的思维认知方式传递下去。唯有如此,中医才能真正继承好古人的理论(道)与经验(术),进而在人体宏观层次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不断总结新的规律,从而达到长盛不衰。中医独特的思维、认知方式与现代科学思维、认知方式同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把握世界的方式,二者应该同时展开各自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