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07)01-0110-06 一 理论背景与研究对象的选择 中国民俗大规模变迁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基本态势。[1]在西方近代文明和西方风俗的冲击下,中国的民俗从日常礼仪、消费、服饰、居住、出行、节假日乃至婚丧嫁娶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当然,“良风美俗”始终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有学者甚至认为民俗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区分民俗的美善与丑陋。[2]然而,“俗随时变”似乎是民俗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中国传统社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请神祭祖、阖家团圆几乎是延续了几千年不变的民俗内容。但是,现代社会基础已经逐步过渡到工业文明,时尚服装、流行音乐、迪斯科、奇异、影星、歌星等民俗现象受到青年人欢迎。难怪民俗学家陶立璠要致力于变更民俗学的研究范围,企图将民俗学由“历史之学”变为“现代之学”。[3] 但就传统民俗文化是否一定“俗随时变”这一问题,学界并没有取得一致认识。马克思、丹尼·贝尔等一批现代化理论家认为,经济发展会导致文化领域全方位变迁,肯定“俗随时变”这一主题。但是马克斯·韦伯、亨廷顿等学者却认为,传统文化价值观对社会有一种持续的、自动的影响力。针对这种分歧,英格哈特对65个国家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传统文化的确发生了巨大变化,理性的、相对主义的价值观逐步取代感性的、绝对主义的价值观,但与此同时,文化变迁本身的的确确有自身的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t)。[4] 从中国近代发展历史来说,“俗随时变”似乎不容置疑,如“神”、“异”、“气”、“侯”、“阴”、“阳”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词汇逐步被“生态平衡”、“日照”、“温度”等科学概念所取代,工业“标准生产”替代传统的“能工巧匠”,大众媒体广告取代“市声”、“商幌”,电话、互联网、传真等现代通讯技术取代了烟火、人体、动物、植物、器皿等传统通讯媒介。 与赫尔德(Herder)的观点类似,他相信一个民族的灵魂就表现在该民族的民歌中。[5]我们相信:一个城市的民俗事象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底蕴,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民俗传统。所以,民俗传统被尊重的程度可以反映出该城市社会的健康水平。 为了上述目的,我们选择了一个对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曾经起到关键作用的民俗事象——井,作为讨论线索,企图通过探索城市中“井”的民俗功能的变迁,来揭示城市社会的转型。由于井是旧时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与社会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息息相关,围绕着“井”有一整套文化体系。 我们选择中国南方的一座城市——长沙城作为研究对象。古城长沙,南枕丘陵,西屏岳麓,三面环水,自古享有“碧湘玉泉,满之不溢,舀之不竭”的美誉,它是个多井的城市,其井的形态各异,如自然形成的泉眼井,随意开发的敞口井,丁字湾麻石砌成的单眼并、双眼井、四眼井等。据民国时期长沙市政局 1948年7月的统计,长沙城区共有水井3 303口,当时市区的街道数量约为798条,平均每条街道拥有 4口以上的水井。所以说,长沙是个不折不扣的“井城”。关于长沙城中的地名有副对联:“东西红木四牌楼,楼中走马;彭左陈洪伍家井,井内泉嘶”。下联所说全是长沙的古井,长沙的许多街名也由井名而来,如路边井、桂花井、水风井、白沙路、青石井、双井巷、高井街、古井巷等等。 考古学家已经从长沙发掘出来的大型古井群分析推断出古代长沙历史发展的三个繁荣断层期①。并且根据古井群的分布,考古学家大致确定了战国时期楚城的位置和范围。本研究根据长沙古井的知名度和地理区域重点提及8口古井。它们分别是位于山脉区的白沙井和南沙井,沿江区的长怀井、泉澌井、路边井和螃蟹井、城北区的彭家井以及河西的狮子井。 二 俗随时变:古井民俗功能变迁 “井”最早见诸文字,是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井,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据专家考证,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王振复从卜辞择取井及相关甲骨文字例进行研究后认为,井体现先民特有的天下、宇宙意识,井为“九分天下”之意。[7]所以从词源上考究,“井”应该起源于夏、商、周三代的井田制。“井”字应该是从井田制度的格局中演化而来。“井”字的两横两竖将空间划为九份。据《井田助法遂沟》记载,“方一里之中,其田九百亩,界为井字,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借其力以助耕公田……”[8]不过,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井”字条目内注“八家一井”“八家为井”就应该是指我们日常所指的汲水用的井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井”与“市”建立了联系,并且有“因井设市”一说。应该说,最早的“市”就产生在井边。《管子小匡》中有云:“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史记(正义)》中的解释更为具体:“古者相聚汲水,有物便卖,因成市,故云市井。”在没有自来水的古代,汲水之地是民众聚集的地方,由聚集形成市场,由市场而促使城市产生并繁荣。因此,“市井”是我国古代城市的核心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