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78X(2007)02—0125—08 文化自觉论不仅需要通过阐明文化自觉的主要内涵、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等问题而成为一种比较规范的概念系统,而且也需要探讨和确立自己的方法论。一种理论只有建立起自己的方法论,才能完备起来;一种理论只有具备转化为方法论的内在能力,才能获得自我实现。因为人们创立理论不仅是为了说明和解释既成事实状况,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筹划人们借以改变生活现状的未来景象和可行途径。文化自觉论需要通过阐明自己的方法论确证其可行性,以及意识到其中包含的种种难题和悖论。文化自觉理论可以、也应该转化为研究文化自觉的方法论,文化自觉研究的方法论可以、也应该转化为文化自觉实践的方法论。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契有句名言: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文化自觉理论只有转化为文化自觉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方法,转化为人们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人生境界,才能走上自我实现的道路。 作为当今时代的一个大课题,文化自觉需要人们从各个方面、层次和角度去进行探索,需要人们开展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需要各个民族进行多种形式和层次上广泛而深入的跨文化交流,需要人们身体力行去实践和体现文化自觉的价值追求。文化自觉不是传统意义上个人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忏悔,而是人们走向自身文化深处、走向其他文化的堂奥、筹划和追求人类文化理想未来的艰难探索历程,特别需要自觉的方法论意识。这种方法论既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需要强烈的价值关怀;既需要冷静客观的科学观察,也需要热情会心的细腻体验;既需要按照各个文化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也需要在反复比较中获得相互理解和深层会通。文化自觉没有理论上的疆界,也没有方法上的壁垒,而是力图以一种科学、开放和包容的现代精神,在“多元共生、多元互补、多元一体”的跨文化、跨学科的探索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自觉水平,有效推进各民族文化乃至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实现文化自觉的基本旨趣及其相应的时代使命。 一、文化自觉的方法论层次 文化自觉具有两个方面的指称,一是指人们实现文化自觉过程这一行为本身,二是指人们对文化自觉这一文化现象的自觉意识。与此相应,文化自觉方法同样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关于人们如何实现自身文化自觉的方法,可简称为文化自觉的实践方法;另一个是关于人们如何研究文化自觉的方法,可简称为文化自觉的理论方法。这两个层次上的方法既在运用主体、运用范围、直接结果和社会效果等方面存在着具体差异,又具有内在的相互转化与一体贯通关系。 从运用主体上看,文化自觉的实践方法的运用者就是文化自觉的直接实践者,而文化自觉的理论方法的运用者则是文化自觉的理论研究者。前者主要是自我指涉的实际行为,后者则主要是指向对象的研究活动,其中包括自我活动的对象化。当然,这只是理想类型意义上的区分。实际上,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文化自觉活动,人们往往应该既具有“实践者”与“研究者”的双重主体身份,同时也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这两种主体身份的层次差异,并适时转换主体身份的主次关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有机的、具体的统一。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具体情境清楚地意识到并适时确定自己主要的主体身份,是做一个合格的文化自觉的研究者或实践者的基本素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化自觉的实践者好比是体育比赛场上的运动员,而文化自觉的研究者则如同是体育比赛场外的裁判员和评论家。不过,这两种身份不是固定的,而是相互支持并随时转化的,但也不能混淆起来,因为它们的具体要求终究有所不同。比如,当我们要参与、接受和赞美异域文化及其所属的人们时,需要伸出援助之手,和他们一起手舞足蹈,忘乎所以,乐不思蜀,需要微笑、热情和情绪上的感应,甚至需要屈己从人、夸大其词等等;但研究异域文化时,却需要客观、冷静、个人独立精神和默默思索,甚至需要一颗摆脱了个人好恶的“冷酷的心”等等。文化研究者常常在这两种主体身份之间游移不定、困惑不已,不是无法深入当地人们的文化生活,获得彼此信任和相互沟通,就是难以从一种文化生活中走出来,客观地观察和研究该文化及其所属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从运用范围上看,文化自觉的实践方法直接面向并局限于人们的实际文化生活,处理的对象是人们在文化自觉活动中的具体问题、个人问题,是人们实现自身文化自觉的直接工具,是人们借以提高自身文化自我意识水平和文化交流能力的各种实际手段,是进行文化自觉活动的具体方式、方法和步骤等等,具有鲜明的操作性质、经验性质和个性特点。由于人们在具体生活处境、受教育程度和个人天赋等方面存在着多种差异,他们走向文化自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可能更多地依靠“读万卷书”来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意识,有的人可能更多地通过“行万里路”来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水平,还有的人则可能更多地依靠“四海朋友”来扩展自己的文化意识,有的人善于表达,有的人长于会心。文化自觉的实践方法是非常具体的,需要适应具体情况的丰富细致的实施步骤和相应技巧,乃至某种天性特点的支持。如怎样更成功地与别人交流,特别是如何实现与异文化环境中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沟通,就是一个具体的实践问题,需要大量认真细致的艰苦工作和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甚至其中有些东西是难以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