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业走的是一条辉煌与艰辛并存的发展之路,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早在古代我国就有了漫画作品。到了近代,漫画逐渐走向成熟,并开始了动画制作。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问世,之后一批动画片相继上映。1941年,世界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白雪公主》上映4年之后,中国的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走上银幕,并开启了中国动画片走出国门的历程,发行到日本和东南亚后获得好评。1955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外获奖。1961年与1964年拍摄的《大闹天宫》(上下集),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与动画电影结合起来,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它完全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诞生,民族风格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如此好评。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美术片奖。上述经典作品,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造型、色彩,都达到了当时国际上动画的高水平。除了制作出一批经典作品,中国动漫界还创造了水墨片、贴纸片、剪纸片、木偶片、拉毛片等动画片样式,形成了所谓的“中国学派”。 可是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动漫市场却急剧萎缩了。这里需要澄清的是,从纵向比较的角度看,我国的动漫业仍在发展之中:第一,国产动漫的萎缩并不意味着80年代后没有优秀作品了。80年代后我国仍然出了不少精品,如《鹿与牛》(1990年)、《舒克和贝塔》(1989-1992年)、《葫芦兄弟》(1993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1995年)、《海尔兄弟》(1998年)、《宝莲灯》(1999年)、《西游记》(1999年)、《霹雳贝贝》(1999年)等。第二,80年代后我国动漫市场比以前仍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建国初期国产动画片的年产量约为100分钟,2001年超过2万分钟;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动画制作公司20多家,2002年达到120多家;1996年从业人员3000余人,2000年增加到8000余人。 我国动漫市场的萎缩主要是与动漫发达国家横向比较。80年代后国产动漫虽然有所发展,但发展缓慢,跟不上动漫发达国家前进的步伐。 早先中国动漫业的辉煌,是建立在世界其他国家动漫刚刚起步或起步不久的基础上的。美国从1907年推出第一部动画片,随后一段时间属于早期发展阶段,整体水平不是很高,直到20世纪中叶,沃尔特·迪斯尼创造出了深受观众喜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美国才有了自己的卡通品牌。日本动漫历史比美国要迟得多,日本的动漫业始于战后的漫画文化,现代意义上的漫画就是战后发展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电视开始普及,手冢治虫等人开始将漫画制作成动画,并逐步形成今天日本动画的制作体系和产业结构。因为当时世界动漫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因而中国的动漫作品常常能脱颖而出。 可是,美日等国动漫在起步后发展迅速。美国是最早把动漫推向市场进行市场操作并形成产业规模的国家。1955年,迪斯尼又以米老鼠、唐老鸭故事为基础,实现了将欢乐变为产业的梦想,建立卡通王国——洛杉矶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的建成,给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经营理念——以动漫故事为中心,销售相关产品,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之后,迪斯尼乐园不断向全球扩展。据统计,2004年第三季度迪斯尼公司在媒体、电影、主题公园、消费产品四个领域的收益达到74.7亿美元。再看日本,如今的日本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国和输出国,有“动漫王国”之称。目前,世界上有68个国家播放日本的电视动画片,40个国家播放日本的动画电影,全世界播放的动画节目中约有60%是日本的。动漫已经渗透到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战后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 迅速发展的美日动漫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几乎同时进入中国的。经过了几十年发展的中国动漫在美日动漫袭来时几乎没有多少改变。 长期以来,我国动漫作品从创作、制作到播放,相对封闭在一个计划体制下自行循环的系统中,有着强烈的自产自销的作坊式经济色彩。这种计划体制下的运作模式,80年代后没有多少突破。当时,中国动漫刚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十分稚嫩,而国外的卡通巨人如迪斯尼、梦工厂等,在影视、音像、衍生产品和形象权出售等方面的业务已十分成熟,生产规模巨大,它们的动漫产品涌入中国市场后,对国产动漫形成巨大冲击,国内动漫市场被美日等国垄断了。 为什么国门打开以后,中国动漫就被冲击得毫无招架之力?中国动漫与日本、美国动漫的差距到底在哪里?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