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7)01-0001-06 如今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视觉文化的到来,用海德格尔的描述来说,这是一个“世界图像时代”。海德格尔写道:“从本质上看来,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世界图像并非从一个以前的中世纪的世界图像演变为一个现代的世界图像;毋宁说,根本上世界成为图像,这样一回事情标志着现代之本质。”① 问题是,我们如何来认识这个“世界图像时代”呢?其“现代之本质”又如何体现呢?显然,论证的路径有许多,本文取一个特定的角度,亦即透过历史分期(periodization)的视角来探讨视觉文化的当代性。所谓历史分期,亦即区分不同历史时期或形态的观念或方法。通过历史分期这一独特视角的审视,便可以从理论上确证视觉文化作为当代文化现象或文化的当代形态的特征。用历史学家怀特(Hayden White)的话来说,“历史叙事是指作为语言人工制品,用来构成已逝去因此不再受试验和观察所控制的结构模式和工序。”他还饶有兴味地写道:“必须把历史看作是符号系统,历史叙事同时指向两个方向:叙事所形容的事件和历史学家作为事件结构的图标所选择的故事类型或神话。叙事本身不是图标;历史叙事形容历史纪录中的事件,告诉读者怎样才能找到关于事件的图标,使得事件变得‘熟悉’起来。”②这种历史分期其实也是一种历史叙事,换言之,也就是某种我们关于视觉文化的历史述说方式。从知识的角度看,叙事是构成知识最基本的方法。 大致说来,探讨这一问题有三种不同的历史叙事类型。 一、“宏观的”历史叙事 考察任何文化现象,都有某种视角的存在。中国传统绘画有所谓“以大观小”和“以小观大”的不同方法。③前者是从总体的、宏观的视野来透视,后者是居于一隅来看世界。宏观的历史分期构架其实就是一种“以大观小”的方法。这一区别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陈说,那就是内外之别。审视任何事物或现象,既可以从外部更大的情境来观察,也可以从自身内部来透视。前者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宏观的视角,后者则是一种后面要讨论的微观的视角。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就是这样一种宏观的历史考察。这种方法强调,为了说明生产方式,第一是要跳出具体的生产方式作总体性的考察,第二是要对不同历史阶段生产方式做历史考察。因为在这种历史演变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看到当代视觉文化转向的文化逻辑和意义。这对我们考察视觉文化的历史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社会历史形态的考察,依据于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这些社会形态的历史分期决定了相应的文化面貌和特征。比如,美国学者杰姆逊(Fredric Jameson)在其后现代理论的讨论中,从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入手,进入了文化的历史形态分期。他首先区分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国家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跨国资本主义,在此基础上他又区分了与之对应的三个相继发展的文化形态和风格形态,亦即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它们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和逻辑。值得注意的是,杰姆逊在分析从现代向后现代转变的文化逻辑时指出,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是深度的时间模式,而后现代则明显地趋向于平面的空间模式。他指出,在后现代的平面空间模式中,形象被凸显出来,占据了文化的主导地位。④与此接近的是利奥塔(Jean-Franois Lyotard)关于话语的和图像的两种文化的分析。在利奥塔看来,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是理性主导,语言占据了这种文化的中心地位。因此,现代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话语型的文化。相反,后现代文化出现了一系列变化,除了诸如宏大叙事向小叙事的转化,可通约性转变为不可通约性,总体性向宽容和差异嬗变之外,在他的早期思想中隐含着一个重要的想法,从现代到后现代,有一个从话语性的文化向图像型的文化的递变。这一理念突出了视觉文化成为当代主因,我以为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分析路径。英国社会学家拉什(Scott Lash)后来进一步把这个模式具体化了,并从不同方面深刻揭示了这一文化形态转变的内在逻辑,诸如理性主导的“现实原则”,向为感性辩护的“快乐原则”的转变等等。这一模式的理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古典、现代和后现代的区分中,把古典和现代文化的基本特性都归结为理性的文化,因而其文化逻辑便与语言直接相关,恰如在古希腊理性就是逻各斯,就是语言的看法一样。于是,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化均以语言为核心,视觉因素尚不突出,没有成为文化的“主因”。转向后现代文化,一个重要标志便是视觉的主导地位,即是说,后现代文化的基本文化逻辑体现为它是视觉和感性主因的文化。⑤依据这一形态学的划分,我们可以把握一个重要的发展逻辑,那就是在文化的发展历程中,视觉现象由于更多地和感性范畴相联系,所以在理性主导的文化形态中,它实际上是被贬低了,恰如在笛卡儿的身心二元论中,精神的、心灵的东西总是高于或优于肉体的、感性的东西。而后现代文化呈现出张扬感性的趋向,呈现出对理性至上的怀疑,所以视觉和感性欲望便凸显出来成为文化的主因。这个思路对于我们思考当代视觉文化具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