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化一体化的长三角区域文化产业 吕方(《南通大学学报》,2006.5.48~52)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推动这个地区以竞合的方式在一个更大的区域市场空间来优化资源配置,以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有助于经济人格采取亲密合作的态度,从而有助于一个更大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形成。长三角区域不但有着优越的自然禀赋,而且有着充满巨大活力的吴越文化。吴越文化以其“经世致用”的价值内涵和精致典雅的文化气质,不但创造了古代太湖流域的灿烂文明,而且在其现代演进中,促成了长三角区域强势经济圈的形成。“十五”以来,长三角区域各地推进文化大省、文化大市建设,文化产业也方兴未艾,逐步建立起一种经济、社会与文化互动发展的新模式。同时,长三角区域文化也进入了一种自觉合作的时代,这将更进一步地增强长三角区域的经济文化竞争优势。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几点认识 唐建军(《东岳论丛》,2006.3.74~77) 在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国际文化产业接轨的根本途径;其次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的根本要素;第三,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第四,文化创意产业是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的关键;最后,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今天,文化创意产业已不再是一种理念或发展模型,而是最具前景且已经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的现实产业,体制、人才和科技是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要想改变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不利地位,只有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产业发展与意识形态导向的建构 蔡骐(《学习月刊》2006.9[上].6~7,12) 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它在经济属性之外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那种把文化产业等同于普通产业的“去意识形态化”的想法既不符合实际情况,又会造成危害。要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要构建正确的舆论导向,就需要提升我们宣传工作的质量,讲究宣传方式与技巧。我们的宣传工作和导向建构应该建立在平等沟通的基础上,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传统的精英引导民众的观念。宣传工作不应该是自上而下的灌输,而应是在讲求互动的基础上的一种交流,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共识。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建构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我们还必须警惕两种倾向。首先是为了经济效益而放弃社会效益,把一些不正确的商业意识灌输给民众,比如说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其次是后现代思潮泛滥所带来的消解作用。 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政策分析 苑浩(《国外社会科学》,2006.1.45~52) 作者通过以具体数据资料为基础的实证分析,考察了文化产业在生产、就业、全球贸易、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制定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新趋势。其中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文化就业表明,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的全球贸易反映了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趋势和多样性要求,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则体现了文化产业对创新、知识和技术日益广泛的依赖性。而对文化政策的探讨既是上述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原因,又是它们的结果。一方面,文化产业的新趋势带来了文化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另一方面,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又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 认识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规律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张晓明(《理论与当代》2006.1.55~61) 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角度看,必须考虑到国际和国内两个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认清国际性不平衡形势,使我们有足够的危机意识,而认识到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可以使我们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形成一种“阶梯式”的、综合型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既适应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又适应应对国际挑战的需要。同样道理,认清国内地区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可以因地制宜地制订各个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既突出了地方资源禀赋的优势,又跟上全国性的发展步伐,形成阶段性的、波浪式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