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29.712 “动画”已被世人认为是美国本土所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艺术表现手段上,“动画”借鉴并吸收了美国西部电影和小说以及爵士乐与百老汇音乐剧的精华,进而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造型艺术语言。1906年,美国人斯图尔特·勃莱克顿拍摄和制作了第一部电影胶片动画片《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如果以此作为美国动画电影的开端之作,那么,动画片已经有了100年的历史轨迹。从早期不被众人知晓的一种艺术类型,到20世纪90年代所形成的“动画文化”之潮,“动画片”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对此,本文将从4个侧面(即动画片的生产与消费、关于动画的学术研究、公众对动画的接受程度、“动画朋友”的生活状态)重点分析“动画文化”在美国的发生、发展及形成的全部因素。事实上,这4个侧面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单独现象,恰恰相反,正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才共同促进了“动画文化”现象在美国的最终形成。 一、动画片的生产与消费 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动画”黄金时代。在这一期间,美国的11家动画制片厂共创作和生产了4487部动画短片(主要作为电影院放映正片之前的“副片”)和27部动画长片。其中,迪斯尼公司在1922~1960年期间,就生产了动画短片529部,动画长片20部。 动画片在好莱坞的生产和销售中一直处于次要地位,每当制片厂或电影院紧缩经费之际,被砍掉的项目往往就是动画短片,但沃尔特·迪斯尼、弗雷斯彻尔等一批动画艺术家们所创造的艺术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的动画片却是例外。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灰姑娘》、《爱丽斯》、《睡美人》等等,颇受观众的好评和厚爱,其艺术形象深深地印在当时儿童们的脑海中,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误认为动画片的观众就是儿童和家庭。当这些孩子成年后,其儿时头脑中的动画印象对他们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和乔·但丁是“电影小子”一代的代表人物,他们公开宣布他们对好莱坞“动画”的热爱,并在他们的电影中大量使用动画技术。蒂姆·伯顿的电影同样反映了“动画”对他的影响。事实上,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是《谁杀了兔子罗杰?》一片的教父,而动画片《圣诞夜恶梦》则是由蒂姆·伯顿构思而成的。这两部完成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动画片恰恰是面向成人观众的代表作。 在20世纪40年代,当美国的三大电视网(即NBC[1944]、CBS[1948]、ABC[1948])形成之际,NBC于1946年6月首先在黄金时间里播出了动画片《面对面》;随后ABC和CBS又分别于1949年1月和1952年4月在其黄金时间段内播出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这样,“动画”就与电视节目结合在一起了。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在主流媒体播放的动画片中又加入了新的元素,使主题所包含的内容更加宽泛,如包含动作的冒险片、以游戏为基础的武术片、机智而曲折的犯罪片、昏暗风格的赌戏片、血腥残酷的战争片、挑剔细致的机器人片、网络朋克片、浪漫喜剧片、科学幻想片、星际旅行片,当然也包括只供成人观看的色情片等等。每一种动画片都有自己的模式、人物原型和语言,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观众。 进入20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频道的大量出现,为播出更多的针对成年人而制作的动画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电视动画片《辛普森》(The Simpsons)、《山中之王》(King of the Hills)、《南方公园》(South Park)、《达克曼》(Duckman)。此外,试金石公司出品了《谁杀了兔子罗杰?》(Who Killed Roger Rabbit?,1988); 迪斯尼公司出品了《圣诞夜恶梦》(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1993);捷克动画艺术家扬·史云梅耶(Jan Svankmajer)创作了《对话的维度》(Dimensions of Dialogue,1982)。这几部影院动画片都是针对成年人和青年人的需求而生产的,在英国、德国、奥地利和美国等地均成功地发行,且票房收入也很成功,曾多次获奖。 在针对成年人和青年人所制作的动画电影取得市场成功之后,人们已改变了对动画片的习惯看法。动画片不仅可以娱乐儿童,也成为成年观众的兴趣之一。由此动画片的观众市场容量扩大了,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二、动画艺术产品的学术研究 自从动画片问世以来,对它的研究工作就没有间断过。但是,早期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技术和生产上。 在20世纪60年代,当电影作为一种知识出现在学术期刊和大学课程中时,好莱坞的主流动画片却被人们所忽视,“动画”被排在轻松的音乐剧和喜剧电影等形式之后,甚至被驱逐出知识与美学的领域。在主流文化及其研究机构中,“动画”没有任何地位,但“实验动画片”和“独立动画片”不在此范围之列。 当罗尔夫·斯蒂文森于1967年出版《影院动画》并猛烈抨击商业动画片的时候,独立制片人的作品受到了赞扬。尽管如此,独立制片人的动画片也只是作为“实验电影”的一个很小的分支被边缘化了。 1975年,学术界对动画艺术家进行了实录性的描述。《电影评论》破天荒地刊登了好莱坞动画专辑:温叟·麦凯、查克·琼斯、耐特·威克、比尔·汉纳和乔·芭芭拉等等,都作为艺术家而入选。但被看作是“平庸之才”以及“缺乏想象力”的电视动画,都被排除在外。动画知识日趋商品化,随之而来的是学术界对这些艺术家的尊敬,称他们为“伟大人物和艺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