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成为当代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词之一。在和谐农村的建设中,文化和社会建设无疑是一项基础工作。应该看到,目前仅仅停留于送戏、送书、送演出、送电影、送科技等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的“喂食”式的帮助是不够的。如何将“送”文化变为“种”文化,让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角正在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在农村文化的建设中,除了对戏曲、花灯等传统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的挖掘之外,如何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带来的新的文化生产和传播工具,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培育新的文化增长点呢?目前在农村正蓬勃开展的大众影像生产,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一、农村影像生产的文本类型 中国农村的影像生产起步于1993年。这一年,江西景德镇市竟成镇文化站站长周元强与村民一起开始了长达13年的“土法”电视剧制作。此后,中国农村的影像生产在潜滋暗长中类型不断拓展,内容不断丰富,给当下的农村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目前的村民影像主要呈现为两大类型。 1.反映地方历史、风貌、现实问题的剧情片 剧情片继承了农村文化中的通俗化戏剧传统,注重日常生活的民间化叙事,成为农村大众影像生产的常见样态。“杂技之乡”山东省宁津县孟金寺村60岁的老汉刘祺云,自筹资金、设备,拍摄10集演绎孟金寺村变革故事的连续剧《刘氏春秋》,讲述刘氏家族于明万历年间迁移到孟金寺村后 600年间的历史变迁。河南许昌县兴源铺村农民赵兰卿,自编、自导、自演、自拍《鬼子进村》,反映60年前日本鬼子在兴源铺村烧杀淫掠18天的历史,其内容全部来自村里老人的讲述。一位83岁的老人还被请来担任历史顾问,以保证片子的真实性。在中西部贫困山区,剧情片的生产也进入到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湖南花垣县腊乙村32岁的苗族农妇田金珍,丈夫在矿山打工,自己以捡破烂为生。田金珍见本村80%的劳动力到外面打工,家中留守的许多孩子靠乞讨度日,便自筹资金自编自导,拍摄了一部片长120分钟《千里寻母记》。田金珍把复制的300张碟片送给了在外打工的村里人,这部片子感动贵、湘、粤、川四省,在苗语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盗版碟。村里有10个孩子因此得到了学费资助。 至于前面提到的周元强,则是中国最“多产”的农民导演。13年来,他自编、自导、自演、自拍了20部电视剧,以他为原型改编的电影《自娱自乐》在国内颇有影响。周元强和村民从拍电视剧里尝到了甜头,频频在央视、凤凰卫视亮相,远近闻名。 2.地方宣传、科技学习、自我教育的纪录片 DV等影像生产工具到了农民的手里,首先被看重的就是其记录潜能。山东胶南市黄土庄村的农民王新全拍摄了《藏马山传奇》。这是一部以胶南藏马山的民间传说为题材的风光纪录片,摄像师就是本村的手扶拖拉机手。该片被认为是宣传胶南风光的经典作品。此外,DV生产也进入了村民的自我认识和教育的过程中。2000年9月,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汤堆、茨中、明永三个乡村,在福特基金会的赞助下,开始了“社区影视教育项目”。云南大学的研究员请村民拍摄他们自己的生活,然后做成VCD,由当地人自己开展关于本土文化的教育,让当地人真正认识和了解本地文化。“社区影视教育项目”第一项完成后,汤堆村村民孙诺七林、熙绕桑波等拍摄编辑了《黑陶人家》、《茨中圣诞夜》、《冰川》等纪录片,研究员郭净专门写了项目影视报告《学习我们自己的传统》。①目前农村影像生产工具的用途越来越广,除日常生活记录,一些有科技头脑的农民在农技学习中,还把一些农技操作过程拍摄下来,供以后学习琢磨。一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利用身边人、身边事,将一批带头富民富乡的优秀党组织、优秀党员、致富能手的经验事迹拍成电教片,在农村有线电视网进行宣传,起到了良好示范效应。 二、农村大众影像生产的总体特征 农民自发的影像生产与电影厂、电视台的生产方式不同,也与个人化的影视创作有区别,既没有商业动机的驱动,也稀见主观偏激的个人意绪,在构思、准备、拍摄、传播过程中,搭建了一个地方文化展现和村民快乐表达的新平台。 1.参与性 DV摄录为农村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娱乐元素。农业生产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常常延伸到农村文化生产的集体参与中。前面提到的江西景德镇市竟成镇文化站的周元强拍摄电视剧,仅登记在册的农民演员就有1600多人,其中有杀猪的、有种菜的、有木匠、铁匠。演员自带道具,自愿参与,特殊道具和服装则由农民演员自己动手。周元强估计,参与拍摄的农民已达到两万人次。山东农民刘祺云的《刘氏春秋》开机当日,孟金寺村上至85岁的老人,下至4岁的顽童都踊跃报名参与。只有465人的孟金寺,在这一天变成了节日。正是在这种参与中,农民们发现了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进而产生了一种参与期待——正如有村民言,“不拍电视剧,俺这心里空落落的。”② 2.贴近性 农民自发生产的电视作品,往往关注本乡本土的现实生活、历史记忆。其中频频出现的乡亲乡音乡情,往往成为连接观众的纽带,极易产生文化认同。田金珍的《千里寻母记》采用苗语对白,完全是对苗民生活原汁原味的影像记录。在湖南、贵州等省的苗语地区,10元一张盗版碟的销售点随处可见,“门口围着好多人看,有的看着看着就流眼泪”。③兴源铺村的《鬼子进村》尚未封镜,群众就迫不及待要先睹为快。几百名男女老少在寒夜中露天一连观看了两次“毛片”(没有经过剪辑、配乐的录像带)。有记者看过“毛片”后评价说:原汁原味,农村气息很浓。④江西竟成镇某村选举村主任,不少村民对候选人有意见。周元强便以此为题材,拍了一部《选举风波》,村民们因为在戏里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而心满意足。这种故事、演员、拍摄场地的贴近,成为农村影像生产的最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