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文化产业建设成就回顾 党的十六大报告不仅明确了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更明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并要求“抓紧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在一定意义上说,不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就难以真正做大做强。近年来,围绕十六大报告这一精神的落实,一批相关单位已经进行了改革试点,正力争实现新的突破。2006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比2005年增长17.1%。200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5%,比2004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1132万人,人均创造增加值4.52万元。 国家颁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等一系列文件。2004年和2006年,文化部分两批命名了78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设立了奖励文化产品出口专项资金。各地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许多地方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文化产业成为提供就业机会的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主导行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文化产业快速增长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共享优质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自十六大以来,国家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上升。全国文化事业经费累计达到580.82亿元,年均增长22.5%。 比较突出的是重大文化项目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五年来,国家投入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近2亿元。2003年开始实施的送书下乡工程,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投入1.56亿元。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已完成投资1亿多元。 为了让城乡共享优质文化资源,各地文化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努力探索扩大和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途径。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试点工作已在浙江、陕西、广东等8省(区)16个地市启动。又如广东省首创“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服务网”等模式,盘活了文化资源,缓解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文化产业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办文化的单一局面,调动了社会办文化的积极性,形成了多门类、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同时,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不断丰富。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单位积极转变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进一步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各地还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和社区流动。五年来,全国公共图书馆累计流通人次8.92亿,累计图书流通7.95亿册次,累计购书费17.04亿元,新购图书累计4194万册。各级各类博物馆每年陈列展览数量近1万次,观众1.5亿人次以上。 数量众多、遍布城乡、各种类型的文化企业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社会文化生活的繁荣和发展。 (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现代科技突飞猛进,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趋势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为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品种、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和空间。 二、文化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 (一)文化企业集团化带动文化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 5年来,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像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以及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云南丽水金沙演艺有限公司、北京麦乐迪餐饮娱乐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宋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民营龙头文化企业。2004年和2006年,文化部先后两批命名了78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另外,内蒙古、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广东、深圳、广西、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5个省、自治区、市分别命名了各自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这些示范基地绝大多数发展状况良好,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大增强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二)初步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近年来,我国努力为非公有资本和外资投资文化产业创造有利条件,大大调动了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目前,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2005年,内资私营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1913.1亿元。外资进入文化领域的积极性也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国拥有民营文化企业约29万个,从业人员320万人,分别是国有文化企业(单位)的5倍和5.5倍。 民营文化企业所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也大大超过国有文化企业(单位)。以艺术表演团体为例,目前全国有国有艺术院团2886个,而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已超过7000家。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公有资本为主体,民营和外资迅速进入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资格局。 三、文化产业发展对内和对外齐头并举 (一)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 我国拥有的世界遗产达到35处,位居世界前列。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家设立了“文化遗产日”,成立了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深入人心,社会各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