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纵观古今中外,事业的成败,朝代的更替,经济的兴衰,战争的胜负,无不取决于人才的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才演变史。因此,历朝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都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人才战略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人才的理论研究和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对人才问题作了许多重要论述,并于2003年秋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人才问题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见解。 一、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小康社会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保证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了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要求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建立健全一套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坚持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培育人才,为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温家宝总理也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认为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并提出通过优先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这一途径,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努力构建人人享有学习和成才机会的学习型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他说:“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他强调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号召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组织领导 2002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着眼于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是全面指导我国人才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同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12月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根据人才强国战略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党管人才”的要求和新思路,不仅扩大了组织工作的视野和领域,而且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工作着力点。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格局,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方式,不断整合人才工作力量,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这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更好地组织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要注意处理好党管人才和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依法管理人才的关系,不断促进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统筹兼顾地抓好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人才使用工作。在党和政府的人才工作中,对各类人才都要一视同仁地提供服务;在政府的奖励、职称评定中,对各类人才都要统一安排;在面向社会的资助、基金、培训项目、人才信息库等公共资源的运用上,对各类人才都要平等开放;在立法和执法中,对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都要同等保护;在舆论宣传方面,对各类人才的创业活动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要切实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把实践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作为发现和识别人才的根本途径,按照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识别和使用人才,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他强调要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通过宣传和思想工作,进一步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