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06年,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据证监会统计,截至2006年底,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434家,总市值90599亿元,股票市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股权分置改革前的17.7%提高到目前的44%。上市公司全年分红约850亿元,投资回报能力提升。2006年沪深两市日均成交382亿元,A股筹资2432亿元,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上证综指从2006年1月4日的1163.88点升至2006年12月29日的2675.47点,升幅达到了129.88%。 伴随着股市的大幅上涨,财富效应日益显著,场外资金加速入市,投资者日益增多,资本市场再度成为让人们狂热追寻的地方,伴随着市场的狂热,关于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如何发展再度被人们所关注。 其实,我们可以从时代背景、推动因素、产业利润分布等角度用“新赌场论”来分析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 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时代背景 1、我国现处于“金融通胀”的时代 我们可以借用传统西方经济学中“通货膨胀”的概念来理解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大背景。“通货膨胀”按照“货币派”的理解是物价的持续上升,而且这种上升是由于货币过度供应引起的,即过度的货币追逐相对不足的商品和劳务。 如果我们运用这一概念来看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就成为“过度的货币追求相对不足的金融产品”。“过度的货币”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持续性贸易顺差所带来的货币增加;另一个是我国居民储蓄结构变化产生的,由于资本市场的火热,大量居民储蓄开始从银行转移出来,转向资本市场。“相对不足的金融产品”是指目前我国国内可供投资的金融产品仅限于股票、债券及期货等相对较少的金融产品。“金融通胀”将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方面,金融通胀导致金融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而不是一次性或短期的一般水平的上涨;另一方面,金融通胀导致金融产品价格的总水平上升,而不是指个别金融产品价格的上升。所以对应我国资本市场,如果继续存在“金融通胀”现象,作为金融产品价格的股价的总水平将出现持续性上涨。 2、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发展,资本市场筹资的功能也逐步被完善,特别是中小板的推出和发展,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经济增长实体化向经济增长资本化转变。在这过程中,受益的将主要有两类企业,一类是大型国企,这些企业同外资合作可以引进成熟的约束激励机制、先进的风险控制机制及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另一类是高成长性的企业,这部分企业获得外资的支持后,能够迅速发展壮大,企业家的财富也将得到成倍放大。这些成功案例又将为其他中国企业树立发展样本,形成我国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转变 中国资本市场在成立之初,其功能被定为于服务于国有企业,为国有企业脱困保驾护航。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缺陷的根源,市场的混乱无序很大程度上在于管理层服务国有企业的监管定位。 随着市场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功能逐步得到矫正,通过市场功能的完善,未来的资本市场功能将在增量资产配置的基础上,增强存量资产的调节功能,通过证券化方式使现有的存量资产流动起来,并对其进行重新配置。这样,资本市场将成为全社会财富和资产的管理中心,成为“资产池”,成为和谐社会重要体现方式,也成为百姓分享财富增长的具体途径。 4、中国资本市场基础再造的完成 我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再造已经初步完成,这一基础再造是由下面三个统一构成的: 首先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与小股东利益趋于统一,这已经通过资本市场的股改,实现全流通来解决了。在全流通后,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开始趋于一致:沪深两市已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已达到1301家,占两市应股改公司的97%,未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家数已降至40家,其中,沪市18家,深市22家;股改公司市值达到56886.87亿元,市值占比达到97.85%①。 其次是企业管理层与股东利益趋于统一,目前主要通过股权激励改革来实现,2006年12月6日国资委正式对外公布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一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如中兴通讯就已经开始实施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计划。 最后是金融创新与市场制度趋于统一,这主要通过金融创新,逐步推出满足不同风险收益偏好投资者的金融产品来实现,如引进权证、指数期货等。 以上基础再造的完成为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1、国家政策推动 首先,国家鼓励发展直接融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早在2006年就表示过,解决间接融资比重过大、直接融资比重过小问题,既要充分结合国情,又要积极创新,要在政策上鼓励和加大力度发展直接融资。目前直接融资已经成为重要手段 其次,国家鼓励优质企业加速回归A股市场,随着内地A股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将完成,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已经积极鼓励已在海外上市的优质中资企业回归A股,是其中一个工作重点。 再次,我国人民币汇改方向明确,结果可期。2006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面临来自政治、经济的多重内在和外在压力,走出了渐进的、稳健的升值步伐。与2005年12月30日1美元兑换人民币8.0702元相比,2006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按12月28日1美元兑换人民币7.8149元计算)升值2553个基点,升值幅度高达3.17%。② 2007年人民币汇率仍将是全球瞩目的焦点,人民币对美元的上涨趋势不会改变。人民币汇率一方面面临国际社会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近年来较高速增长,本身的升值压力已经很大。同时,国际资本对中国投资收益率高度认可,人民币仍然面临较大的国际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