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市场机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本质要求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就是要通过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形成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政府有效实施宏观调控的体制安排。 1.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落到实处 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是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正越来越深入人心,各地政府和百姓充分认识到倡导科学发展观既是“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就的经验总结,又是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搞好“十一五”期间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只有将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开创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入科学发展和良性循环的正确轨道。 经过几年来的宣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不讲科学、不求和谐的发展理念已被人们所不齿,目前问题的重点在于真正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又要找出切实的办法。众所周知: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所谓切实办法,就是应克服宣传盛于落实、理论多于办法,避免就理论而理论、为立传而立传,防止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贯彻文件。要针对造成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宏观经济运行不稳定以及不利于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性矛盾,稳步务实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我国科技部测算: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足3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同时我国对外科技依赖度超过50%,而美国和日本则不到5%,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相当一部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已成为影响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极大障碍。2007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这一技术创新主体的技术支持力度,支持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基地建设,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平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6年12月4日发布的最新报告称,1995年至2004年中国研发费用R&D的投入增速首次超过GDP的增速,2006年全年136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也首次高于日本的13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排在了世界第二位,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了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步伐不断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目前,国务院相关部门正在制定数十项涉及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细则,加快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观建设的政策环境。 2.宏观调控运行中完善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伴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在实践中努力把握和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之间的相互关系。市场机制是以微观主体的自主能动为基础,通过市场上各种价格的变动,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生产者之间的竞争等来推动经济运行,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能否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区别是否市场经济的根本标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或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事无巨细都由政府包揽,其结果是资源浪费严重和经济效益低下。因此,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通过相关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并将它贯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两者的作用和将二者人为的割裂开来。 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的关键是科学地实施宏观调控。然而,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有效实施宏观调控,这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是较难办到的事。一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虽然不断得到加强,但对某些领域和环节,特别是某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调节依然有限。另一方面调控的方式往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所谓宏观调控,实际上就是政府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市场整体或某个方面的某种程度的制约。因此,是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能否健康地运行,从本质上讲都同政府宏观调控有直接关系。 2007年宏观调控的深化主要是在目标、重点、方式、时机和力度五个方面做好工作。具体而言就是: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目标,即又好又快、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扩大内需和外贸平衡,切实解决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错位”、“越位”和“缺位”问题;正确选定和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结合不同发展时期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矛盾做好宏观调控的相关重点工作;合理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确保宏观调控科学有效的实施;有效抓住宏观调控中各项政策出台的最佳时机,通过增强宏观调控时机把握的准确性来增强宏观调控中的主动性;科学掌握宏观调控的力度,并根据宏观调控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进行政策调整和机制创新。 3.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步伐 在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2007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把我国目前以高投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和不协调、低效率,难循环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式增长转变到以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率、可循环的集约式增长的道路上来。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增长粗放型的问题仍比较严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事关我国国民经济能否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关全民族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