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开始,中国的金融改革将展现出诸多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将逐步形成金融体制的中国特色。新的金融系统将在未来中国经济的成长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有效地促进市场化进程 在连续四年10%经济增长后,2007年我国宏观调控将呈现稳政策、调结构的新特点,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中央会把更大的力气用于结构调整,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和本外币政策协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信贷结构,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密切关注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针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同时,从多方面采取着眼于中长期的综合性措施,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基本平衡,实现向以内需为主导、内外需并重的经济发展战略转型。 中国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不会为达到非常稳定的通货膨胀目标来放慢改革的步伐。政府高层认为只有把推动市场化改革放到优先地位来考虑,才能从根本上防范金融危机的冲击。推动市场化改革是实现货币稳定、低通胀、有效运作的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的立足点。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并非防止通货膨胀、实现货币稳定这一单一目标,而是包括实现货币稳定、国民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在内的多目标制。实现这些目标,与中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改革开放的力度有密切关系。 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与实现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微观机制对货币政策的响应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能顺利发挥作用有直接的关系。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仍应采取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型工具混合使用,并逐步增加价格型工具的运用,减少对数量型工具的依靠。同时,要进行强有力的市场机制改革,并注重构筑健康的微观经济机构,使货币政策得到最有效的传导。 二、商业银行:在挑战中深化改革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开放虽然成绩巨大,但是发展不平衡等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在全面开放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正面临两大挑战。一方面,外资银行已经享受国民待遇,他们在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必将凭借其先进的管理技术在高端客户、零售业务领域与国内银行展开直接竞争,中国的银行业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与市场的需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风险定价能力和管理信息能力薄弱,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创新和竞争需要,这些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对金融风险的管理能力有待加强,尤其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识别和监控能力尚属于起步阶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银行业生存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主要包括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盈利压力较大、不良资产处置渠道有限、不良资产核销缺乏自主权、社会诚信意识薄弱等。这些问题在不同银行的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有的相对好一些,有的相对差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分类推进中国的银行业改革。 针对中国商业银行的不同情况,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将由全面推进逐步向梯次推进转变。改革的推进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梯次: 第一个梯次是,已经进行财务重组并顺利实现上市的银行,未来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从形似向神似的转变,按照国际公众持股银行境外监管规则的要求进一步推动董事会构成的专业化,尤其要强化独立董事的功能;二是全面推进金融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逐步缩小与国外银行的差距,要从体制转换、机制改革和流程再造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业务创新,不断提高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水平;三是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追求市值最大化。 第二个梯次是,目前尚未上市,但财务指标基本达标的商业银行,未来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强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巩固财务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各项指标,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建立起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制;二是对已完成股改的银行,逐步做好其他配套改革,为上市积极创造条件,未股改的尽快做好股份制改革的准备工作;三是加强信息披露和市场激励,为上市做准备,最终接受市场的检验。 第三个梯次是,各项财务指标未达标的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财务重组,优化财务状况,积极通过国家注资以及自身努力等多种方式改善财务指标,从而为下一步的股份制改革及上市创造条件。 三、银联:拓展中间业务的桥梁 在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的情况下,业务竞争已成为争夺的焦点。目前,我国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传统业务(存贷款业务),而现代业务(中间业务)产生的利润平均在15%左右,大大低于国际上平均50%的水平,因此提高竞争力的重点主要是在中间业务领域。在这里,银联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的银行卡应用领域的扩展将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支付方面,越来越多的公共事业费缴纳,将用银行卡支付;二是银行卡从市民消费的大额支付过渡为小额支付;三是多卡合一,如现在不少银行都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合作,推出一些具备理财功能的银行卡。 随着人民币业务的开放,万事达、VISA等国际卡巨头的长驱直入,中国银联采取了立足本土发展,逐步拓展国际化网络的战略。一方面,目前,中国银联正在全力推行自己的标准卡。到2006年底,申请银联BIN号的银行已经达到172家,其中已经发行银联标准卡的机构达到138家。同时,中国银联与包括工、农、中、建、交、民生银行在内的10余家商业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这些银行承诺使用银联标准。在此基础上,为吸引更多银行启用银联标准,银联不惜重金为标准卡派发多重优惠。与此同时,中国银联的国际化步伐加快,开拓受理国和受理商户数量,使银联卡的受理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有26个国家可以受理。中国银联品牌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国本土银行卡品牌在以小搏大的过程中,不得不采用内地防御、海外拓展的方式,可以说是目前银联唯一能牵制比其强大数倍的竞争对手的方式。因此,目前的企业战略在外人看来,也显得积极而充满冲击性,面对早就被巨头垄断的国际市场,银联在海外发卡的国家即将突破26个,而这一步伐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