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主要是高等教育机会的均等和公平。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日渐凸显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对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如何解决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及其原因 (一)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表现 由北京理工大学高教所杨东平教授主持的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发现,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是影响我国教育不平衡的主要因素,阶层差距正在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1.高校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上世纪90年代之后,城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问题逐渐凸显。1997年至2001年,城市报名人数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农村,2001年城市考生数首次超过农村,表明高校扩招名额更多地为城市学生占有。2004年城市的报名数与农村考生达到了增幅的均衡,城乡高等教育差距转变为更为深层的隐性教育差距。据调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上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学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唐山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理工学院2003年在校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占到63.3%,高于2001年这一比例7.9个百分点。这表明,近年来新增加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非重点的地方院校。 2.高校入学机会的地区差异。近几年来,北京、天津、上海的高考录取的重点、本科、专科学校各档最低分数线,较之中西部地区的湖南、湖北等地的分数线要低100分左右,引发了社会的非议和人们的争讨。1999年的全国“两会”上,民盟中央常委万鄂湘教授起草提案,对部分经济发达省市的分数线与一些中部省份相差100多分的现状提出质疑。2000年, 《中国青年报》以整版的篇幅开辟的“倾斜的高考分数线”专栏,持续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讨论,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2001年,因山东高考录取分数线要比北京高100多分,出现了青岛两考生状告教育部侵犯公民平等受教育权事件。2005年,“高考移民”李洋被报考院校拒之门外,再度使高考的区域公平问题成为社会焦点。 3.正在凸现的阶层差距。近年来,高校学生中的阶层差距逐渐扩大,成为显著的问题。具有各种资本的优势阶层子女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机会,且较多地分布在重点学校和优势学科。在这些学校和学科,农村学生和弱势阶层的子女逐渐减少。对北京理工大学部分学院2003级本科生的调查显示,就读于热门的信息技术和设计与艺术专业的学生中,来自管理、技术阶层家庭的学生分别占57.3%和58.3%,而这两个专业中来自工人、农民、下岗家庭的学生只有25.4%和29.5%。上述显著差距并非公平竞争的结果:拥有较多社会资本的高、中级管理者和专业人员的子女,可以以低于平均分122分的成绩进入热门专业; 拥有较多经济资本的私企阶层在艺术类招生中,也能够以低于平均分135分的成绩被录取。 (二)形成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1.经济差距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凸现。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力度不一,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出现了明显差异。西部9省区属于高等教育规模低发展潜力地区,普通高校办学条件非常紧张,经济支撑能力较为薄弱。同时,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围绕高等教育机会的竞争更加激烈,那些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占优势的社会成员总是具有强大竞争力,导致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日趋明显。此外,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也是基础教育阶段机会不平等累积的结果。城乡基础教育的差异,使农村的学生在学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降低。 2.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我国的高等学校大多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本来就存在区域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近年来,在高校招生名额分配上,主管部门采取在全国范围向北京和上海倾斜、在一省之内向省会城市倾斜的政策,加大了高教机会在各个省份、地区之间的不平等。高教共建则强化了大学对所在地政府的依赖,加大了这一差距。一份全国部属高校2000年至2002年招生计划的分析材料表明,部属高校的本地生源比例全国平均水平是44.76%。东、中、西部均值分别为49.66%、40.69%、31.93%。上海地区3年平均值高达56.99%。高等教育机会初次分配的失衡,以及强势社会成员以“腐败”参与的再分配,都决定着或拉大了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3.高校收费上涨幅度过快。据统计,全国高校的人均学费从20年前的200元一直上升到2005年的5000元,近20年间上涨了25倍。南昌大学甘筱青教授调查发现,2004年平均每个大学生每年费用在1万元左右,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的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据调查,有25.5%的高中生表示“不愿再升入大学”,原因是“家庭负担不了上大学的费用”。高校收费标准已经逼近、在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了我国广大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而且,高校之间的收费没有拉开距离,相对于贫困子弟来说,无论是名牌高校还是一般高校都交不起钱。有些贫困家庭的子女因此放弃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二、需要重新正视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 (一)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公平和效率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二者有相互促进的一面,没有效率和发展,公平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教育公平程度的提高会促进教育总体的可持续发展;公平和效率又常常是一对矛盾,在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必须对何者优先做出抉择。近几年的高教扩展中,尽管也有扩大西部招生等举措,但主旋律是效率优先、加快发展,高校共建、收费政策即是其集中体现。高校扩招使高教大众化的目标得以实现,从总体上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但对效率的过分强调会引发教育的不公平,上文提到的种种高教不公平现象即与效率优先的政策存在密切关系。公平和效率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疏离,二者的决定因素不同,一方的改善并不必然引发另一方水平的降低或提高。扩张政策并不意味着高教公平的自然实现,倾斜的分数线、招生中的腐败既妨害公平又影响效率;而特困生资助政策既能够改进公平,也会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