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问题 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和谐社会是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这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公民与政府、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评判标准也各不相同。因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和谐社会,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不同途径。 一、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和”被广泛地应用于描述家庭、天下等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一致的状态;“谐”,有协调、融洽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各种和谐社会的理想,而最具代表性的是“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小康社会”指一种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和讲究礼仪的社会,而更高级的社会则是一种公有共享、其乐融融的“大同社会”。 西方的和谐思想也源远流长。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把“和谐”作为一个哲学范畴。赫拉克利特在肯定和谐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对立和谐观”。从苏格拉底开始,“和谐”被引入政治和社会领域。柏拉图阐述了“公正即和谐”的观点,这就是“理想国”。 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武器,提出了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设想。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列宁首先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本身是一个多级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一系列关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江泽民同志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胡锦涛同志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无论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看,还是从我国传统文化的联系看,社会主义社会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二、现代语境下的和谐社会 当和谐社会的话题已经进入百姓的日常语境之中,人们将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与和谐相联系。传统农业社会构造下产生的只能是田园式和谐社会的理想,现代社会下和谐社会的理想需要将它纳入现代语境之下。 现代语境下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崭新的时代特征。第一,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实现和谐。竞争既给社会增添了活力,也给人们造成巨大的压力。如何实现竞争与和谐的矛盾统一,需要树立新的价值取向。第二,要在利益差异中实现和谐。和谐社会不等于均衡无差异,千篇一律并不是和谐社会的理想境界。构建和谐社会既要承认利益差异,又要重视利益差异的适度性。第三,要在多元格局中实现和谐。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朝多元结构发展。多元格局有利于拓展人的发展空间,但也会形成价值观念的冲突,隐藏妨碍和谐社会的因素。 无疑,在传统语境与现代语境中,对和谐社会美好理想的追求具有契合点。但两种语境的时代分割和社会反差,必然产生对和谐社会认知上的历史痕迹。认识现代语境下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添加新的时代元素,确立新的价值取向,形成新的话语系统。 三、解读和谐社会“二十八个字” 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二十八个字”的内涵是全面的、重点突出的。这“二十八个字”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前面20个字阐述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后边的8个字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民主法治”是从政治上讲的。和谐社会应当是公民社会,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没有法治也没有和谐。法,是刚性的,在法律面前是不能讨价还价的。民主能使人心情舒畅,民主能给社会带来生动活泼。民主是法律范围内的民主,法治的功能是保护民主,是为了推进民主。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是从道德上说的。“公平”是要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公平”包括经济分配公平、政治生活上公平、社会生活上公平。“正义”是价值判断,认准了“正义”,就敢于“铁肩担道义”,敢于为正义而奋斗。“诚信”包括个人诚信、社会诚信、政府诚信,重要的是政府诚信,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诚信。“友爱”是指人与人的关系。 “充满活力”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高要求。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动态的和谐社会,是发展中的和谐社会,是敢于揭示矛盾、善于化解矛盾的和谐社会。 “安定有序”中的“安定”,讲的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安定是和谐的起码条件,没有安定便谈不上和谐。俗话说:“有条不紊”,“有序”就能“不紊”,“序”是治世的良方。 四、时代内容 “和谐社会”概念有其特定的时代含义。它的提出符合社会生活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即从前现代性向现代性的转变:自然习俗秩序不断向人为理性规范转变,原始性人类集群被人工性社会组织所取代,多种选择的可能使生活方式变得异质多样,传统信条的粘合力也日渐离散消解,多元价值观之间既相互排斥也彼此包容,等等。和谐社会概念是一个富于创意的表达,它准确地把握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把握了现代性至今难以化解的矛盾。 和谐社会目标和任务的提出,符合现代性从旧式到新型的发展趋势。所谓旧式现代性就是那种以征服自然、控制资源为中心,社会与自然不协调,个人与社会不和谐,自然和社会付出双重代价的现代性。所谓新型现代性,是指那种以人为本,人和自然双盛、人和社会双赢,两者关系协调和谐,并把自然代价和社会代价减少到最底限度的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