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07)03-0054-60 在外交政策领域,使用经济手段为国家的政治或安全目标服务古已有之。特别是对大国而言,经济手段更是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国际关系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且深入的研究。① 但是,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兴趣集中于经济制裁上,从经济劝服角度展开理论探讨的并不多见。② 鉴于经济劝服在国际政治现实中的广泛存在,本文拟在简要评介经济制裁的基础上,重点从理论角度对经济劝服战略的优势、效果及其对发起国的安全影响等进行深入研究。 一、两种经济外交战略 大体上,为一国的政治或安全目标服务的对外经济战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经济制裁和经济劝服。所谓经济制裁,指发起国通过限制或取消或者威胁限制或取消与目标国已有的贸易联系或金融联系,以使得目标国的政策实现有利于发起国的改变。它的同义语有经济遏制(economic containment)和经济胁迫(economic coercion)等。与此相对,经济劝服指发起国通过向目标国提供或允诺提供各种经济资源,以奖励而非制裁的方式促使目标国的相关行为发生积极转变。③ 其近似词包括经济诱使(economic inducement)、经济刺激(economic incentives)、经济联系(economic linkage)和经济接触(economic engagement)等。 经济制裁和经济劝服所能采取的手段如表1所示。在这个表中,不仅列出了贸易手段,而且列出了通常容易被学者忽视的金融手段。贸易手段比较常见也比较公开,而金融手段则相对隐蔽。④ 表1 作为外交战略的经济政策 消极的经济制裁 积极的经济劝服 贸易方式金融方式贸易方式 金融方式 贸易禁运终止援助 扩大贸易联系 捐赠 贸易抵制减少援助降低关税 贷款支持 提高关税冻结资产最惠国待遇/普惠制 投资保证 关税歧视 征用 经济援助 债务免除 特殊贸易制裁 没收和征用资产 技术转让鼓励私人投资 停止贸易信贷 停止支付 自由贸易协定支持援助 排除性购买 资本控制 发放许可证 补贴和倾销操纵或攻击货币 直接购买 航空限制 限制债券利率 黑名单 威胁使用威胁使用承诺提供 承诺提供 笔者自制。参考David Baldwin,Economic Statecraft,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5; Michael Mastanduno,Economic Containment:Cocom and the Politics of East-West Trade,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2. 虽然经济制裁在对外战略中广泛地被使用,但经济制裁的效果一直受人质疑。⑤ 究其原因,主要因为经济制裁通常受下列三个因素制约。其一为国际体系因素。诺尔(Klaus Knorr)认为两极体系不利于制裁,当一个大国对某个国家进行制裁时,另一大国却会给予后者足以弥补的援助,因此抵消了制裁的效果。⑥ 由此推之,如果只是单边制裁而非获得其他国家支持的多边制裁,制裁的效果就不容乐观。其二为目标国因素。比如民族主义能够促使目标国的民众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团结起来以抵抗制裁的威胁。目标国政府也因此会就势将国内生活水平的下降等问题归因为制裁,形成“团结在国旗下”的状况。此外,目标国还可以通过走私、改变其国内经济政策等调节手段降低经济制裁的影响。⑦ 第三,发起国国内的抵制。当发起国国内各经济行为体无法忍受制裁给自身利益带来的损失时,它们会开展各种政治活动,以改变本国政府的决策,从而使得经济制裁失败。 二、经济劝服战略:优势及不足 在经济制裁效果令人质疑的情况下,经济劝服战略自然成为另一个替代选择。经济劝服战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条件的经济劝服,或者叫做战术性的经济联系(tactical linkage),是指根据目标国的短期表现来决定是否给予奖励。这种战略通常适用于改变目标国的某一具体政策。只有当目标国的特定行为被发起国认为是“好”的行为时,才可以获得经济奖励,如经济援助或银行信贷等。如果其表现不符合发起国的要求,那么将失去允诺的经济奖励。 另一种经济劝服战略被称为无条件的经济劝服,或者叫做战略性的经济联系(strategic linkage),表现为扩大双边经贸往来等政策与目标国的短期表现脱钩,基本没有附加条件。通常,发起国可能会因为目标国的某一政策符合其利益而给予额外奖励,但不会因为目标国的某一具体做法损害其利益而施加惩罚。发起国实行无条件经济劝服战略主要着眼于未来,希望在不断提供的经济利益的影响下,对目标国的政策最终发挥整体性的或全面性的作用,使其从对抗变为合作,从挑战变为顺从,从冲突变为和平。在该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发起国没有明晰且特定的政策诉求。比如目前美国对以色列的经济战略以及冷战初期美国对西欧国家实施的“马歇尔计划”,1969年到1991年间西德对于波兰的外贸政策也属于这种战略。虽然彼时两国处于对立的军事集团之中,但德国政府有意扩大与波兰的经贸联系,具体措施包括给予波兰企业以信贷支持,向波兰转让某些高新技术等,最终为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及为波兰支持东西德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