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布什政府二任的第二年,也是美国的中期选举年。由于前一年的政策实施并未创造有利的内外环境,布什政府不得不调整思路,力争改变不利局面。同时,迫于国内外日益增大的舆论压力及由于其政策号召力日益下降,布什政府还必须采取措施,应对中期选举的严峻考验。此外,布什本人也希望能在剩余任期内有所作为,继续推进其反恐、外交和军事转型,从而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一份刻有自身印记的政治遗产。 一、美对外战略构想及其实施 布什政府2006年外交与安全战略的主要动作可概括为:继续推进反恐战争,努力应对三场危机,更加重视大国协调,积极参与亚太合作,加快落实军事调整,全面谋划外交转型。 首先,继续把反恐作为对外战略的绝对重心,并将其推进到“意识形态的长期战争”的新高度。2006年3月出台的布什政府第二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极端伊斯兰主义”是恐怖主义的思想根源,反恐战争是一场民主对专制集权的“意识形态战争”。① 布什在纪念“9·11事件”五周年之际再次强调,反恐战争是“一场21世纪的意识形态决战”,反恐就是反对“伊斯兰法西斯主义”。② 布什政府并同时推出《打击恐怖主义的国家战略》,提出将“通过有效民主推进自由和人类尊严”作为反恐战争的长期方案,要求通过建立类似冷战时期的机制赢得反恐战争。③ 在此思想指导下,布什政府顶住国内外压力,全面推进其反恐战略。在伊拉克,美继续维持14万大军,全力打击基地势力和反美武装,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支持伊拉克新政府;④ 在阿富汗,美敦促北约盟国加大投入力度,维护作为“民主样板”的卡尔扎伊政权,防范塔利班卷土重来;在非洲,美支持埃塞俄比亚打击“伊斯兰法院联盟”并筹组非洲司令部,力争消除伊斯兰极端主义传播的“潜在温床”。 其次,努力应对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和黎以冲突三场危机。对朝核问题,美一方面继续维持对朝鲜强硬政策,拒绝中止金融制裁;另一方面坚持通过六方会谈以外交方式解决朝核危机,并推出一系列激励措施吸引朝回到谈判桌。美以朝同意复谈为条件,承诺考虑宣布结束朝鲜战争、与朝签订安全协议,加强对朝经济合作、发展双方的文化联系。朝核试爆后,美对朝政策中防扩散的比重增加,警告其不要向伊朗、伊拉克或恐怖组织出售核武或核材料,否则将对其实施军事打击。 对伊核问题,布什政府同样坚持强硬政策。赖斯在国会作证时称,伊朗是美在中东地区最大的战略威胁,要求国会追加7500万美元拨款,加速“推进伊民主进程”。⑤ 美《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也称伊是当前对美威胁最大的国家。为阻止伊发展核项目,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联合中东国家抵制伊朗核项目,在国际和地区层面孤立伊朗,积极推动伊核问题“国际化”,推动安理会通过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并以国内立法制裁与伊“有染”的实体。 在黎以冲突中,美试图借以色列之手削弱哈马斯及其支持者伊朗和叙利亚的势力,在冲突初期偏袒以色列,以“自卫权”、“持久和平”为托词阻挠立即停火,故意阻延联合国通过决议;同时加紧兑现对以军售协议,支持以色列对真主党大打出手。在调停阶段,美推三阻四,认为立即停火是“错误承诺”,称创造“拥有可以让停火持续的条件”更加重要;⑥ 在8月联合国通过停火决议后,美仍然强调只有解除真主党武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三,强化同欧盟、日本等传统盟友及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的全方位合作。在美欧关系方面,布什借出席欧美峰会和八国峰会等机会着力改善同欧盟各国关系。美欧关系稳中有升,双方在对俄能源政策和对华经贸问题上互动频繁,立场渐趋一致。美日同盟关系也得到强化,继“2+2”会议制定未来8年内实现军事一体化的整编报告后,两国又借小泉访美发表“新世纪日美同盟”宣言,进一步密切双边政治关系。安倍晋三上台后,美日虽在个别议题上出现摩擦,但全方位合作关系并未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美同新兴大国的合作迈上新台阶,其对印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美中关系有大幅提升。2006年3月,布什访印并签署美印民用核合作协议,承诺要在民间投资、治理环境方面扩大双边合作;布什称赞印同美是“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友好国家”,誓言帮助印成为“21世纪的世界大国”。⑦ 美推动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的政策得到中国正面回应,美在朝核、伊核、东亚安全、中东维稳等地区和全球议题上更加倚重中国。佐利克辞职后,美既有对华政策框架得以延续,两国继续进行高层战略对话,并开辟战略经济对话新平台。 第四,加大对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等地区事务的参与力度,提升美影响力。2006年7月,赖斯出席东盟地区论坛,与东盟10国外长共同签署《实施加强东盟-美国伙伴关系计划框架文件》,承诺加强与东盟的全面互利合作关系;8月,美与东盟签署“贸易与投资便利安排文件”(TIFA);11月,布什访问新、越、印尼三国,并出席APEC领导人峰会,提出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设想”,力争加大对该地区事务的参与力度。在南亚,布什借访问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之机,与三国就国际反恐、地区安全、军事及经济合作等达成广泛共识。 为巩固“颜色革命”成果,美对中亚政策明显向经济方面倾斜,试图以经济手段推动中亚与南亚形成“统一的地缘板块”。2006年初,美国务院成立“中亚与南亚事务局”,为实施“大中亚计划”做组织准备;4月,美推动在阿富汗召开“大中亚伙伴关系:贸易与发展”国际会议;5月,美在塔吉克斯坦召开“中南亚毒品与安全问题”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就经济合作的具体问题展开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