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71.20;D83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386(2006)06-0081-05 美国国务卿赖斯2006年初提出“转型外交”之后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学术界和外交政策分析人士纷纷发表评论,对“转型外交”进行分析和解读,但是目前的大多数研究缺乏实证分析。美国试图从价值观上推行美式民主、改变世界,非朝夕瞬间即可实现。本文试图在国内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个案研究角度着重分析美国在印尼怎样实验“转型外交”及其在东亚的继续推广对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所带来的影响。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转型外交”作理论概述,然后对“转型外交”设计的驻外点——美国设立在印尼棉兰地区的试验点进行个案解剖,接着分析美国向东亚推广棉兰驻外点样本将对地区政治经济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最后是全文总结。 一、核心理念和特征 “转型外交”的核心思想认为美国当前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大国之间可能发生的大战,而是来自于某些国家的非民主制度,也就是说,国际上那些至今还没有采纳美国式民主体制的政权将给美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潜在威胁。赖斯认为,为消除这些威胁,美国的外交目标“是寻求和支持民主运动和制度在每个国家和每种文化背景中的发展”②。面对这项特殊使命和世纪性挑战,美国需要推行“转型外交”,要求美国与其他国家一道,建立美式民主政权,构筑良好治国方式,使得新型民主政权能够对内响应人民需要,对外按国际秩序行事。概而言之,“转型外交”思想是对布什政府新保守主义理论和政策的进一步修补,核心理念与“民主和平论”如出一辙,试图以美国实力为后盾,以“民主外交”为方式,继续维护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地位。 “转型外交”的特征是:第一,外交面向地区性。由于美国在全球性层次上缺乏相应的权力角逐对手,“转型外交”将在地区层次推进,在地区级别上建立“伙伴关系”,协助美国的伙伴国家建立并维护民主政权。第二,外交方式非传统性。助理国务卿希尔指出:“转型外交”的推进方式是“通过理解外国公众、向他们介绍情况和对他们产生影响,以及扩大美国公民和机构同外国公民和机构之间的对话来促进美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③。这就是说,“转型外交”不能采用老套守旧的做法,而应要求驻外机构和外交人员超越传统外交活动范围,采用公共外交方法,渗入对象国家,加强同该国利益团体、学术机构、社会基层接触,特别是在政府体制外的接触和信息沟通,完成“转型外交”赋予的使命。第三,外交驻点偏远性。“转型外交”试图摈弃传统外交在一国首都或者中心城市工作的概念,认为新型的外交工作应在远离首都或中心城市的远方社区或偏远地区建立“美国驻外点”,这是渗入对象国家的核心概念。第四,派出人员具有超常性。由于外交官员要在远离中心城市的驻外点工作,因此,对个人道德品质的要求非同寻常,他们应该具有“慎独”精神、坚定的政治忠诚,愿意不顾个人安危到遥远的地方——甚至是充满危险的环境——去推进自由和民主事业[5]。赖斯认为,国务院应当培养和选择人才,派出官员的个人能力应当是超强的,不仅应当具有某项专长,能够流利应用当地语言,而且应当是通才,集诸多才能于一身。驻外点外交官还必须具有利用最新科学工具的能力,通过建立“虚拟驻外点”(因特网站)连接亚非拉,传播美国民主政治。 由此可见,“转型外交”核心理念已经摈弃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关注的大国权力之争,强调反恐背景下的地区性非传统安全威胁,主张改造传统外交活动方式,实现外交转型,向全球各地区全方位地传播美式民主,高举民主大旗,在新世纪为维护霸权开拓新的路径。 二、棉兰驻外点个案分析 赖斯在演讲中声称,美国已经在印尼展开“转型外交”。助理国务卿希尔透露[6],美国“转型外交”的试验基地设立在远离首都雅加达的北苏门答腊省首府棉兰市,而且这一实验取得了积极成果,并要以此为样板制定计划,在东亚地区进一步推广。根据现有资料,我们对棉兰个案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棉兰符合“转型外交”实施的合适地点。它位于印尼边远地区,总人口超过200万。棉兰市远离首都雅加达,靠近印度洋,曾经是分离主义分子出没之地。棉兰离班达亚齐市很近,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几乎摧毁班达亚齐市,但是棉兰市幸运地逃过一劫,由于距离近的缘故,它也就成为美国援助印度洋海啸灾难的重要集散点。因此,棉兰市在人口和地理位置上符合“转型外交”要求:人口超过百万,需要配置美国驻外机构但是目前没有,是“转型外交”政策认为应当填补空白的典型城市。美国选择棉兰市作为“转型外交”试点地区的另一个考虑是,美国国务院曾经在棉兰市设立过小型领事馆(1950年代到1990年代中期),归美国驻雅加达大使馆领导。冷战结束后,美国印尼关系趋冷,美国以经费不足为由关闭棉兰的领馆。这一层历史关系也使棉兰成为美国实施“转型外交”的首选之地。 其次,从规模和人员配备上看,棉兰驻外点是单人驻外点的典型样板。美国国务院在2004年派出一位名叫保罗·伯格(Paul Berg)的外交官进驻棉兰市④。他是一位老练的职业外交官,曾经在美国驻欧洲、拉丁美洲、印度和越南使领馆工作过。 再次,从任务和使命上看,第一,这位外交官应当了解当地民众对民主的要求,同时向他们介绍美国民主,并设法用美国价值观影响他们。第二,设法保护美国的商业利益。现在,包括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在内的美国三家著名能源公司都已进驻苏门答腊地区,并在棉兰附近经营。为维护美国商业公司利益,这位外交官需要同这些公司时刻保持联络,防范突发事件,不使美国商业利益遭受损失。第三,负责照管4亿美元基金,这是美国为遭受海啸袭击的亚齐市恢复重建提供的援助资金[7]。 最后,从工作方式上看,第一,接触当地学者,旨在找到支持民主运动和制度的人士。2006年1月下旬,保罗·伯格约两位当地学者在棉兰市的一家中国餐馆见面,坐定后他当即表示,美国政府可以提供经费资助学术研究,但是一听对方研究方向同自己承担的使命相差甚远,便以一位外交官常见的外交口吻表示,这一次两位提出的特别建议书或许不符合美国政府的要求,不过自己还是愿意为两位的学术资助继续努力。他还告诉这两位学者,美国政府资助的学术研究,应当有利于促进民主与自由思想的传播。第二,物色亲美人士。同其他美国外交官一样,伯格先生同当地人交朋友、物色亲美人士,利用现在的住家房舍邀请当地人会面。通过这些亲善活动,物色当地头面人物特别是具有潜力的政治人物到美国访问,同时也联系美国文化团体到棉兰进行交流,扩大美国公民和机构同印尼公民和机构之间的接触和对话,旨在促进当地的民主进程。第三,协助美国机构到当地救灾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