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61(2006)05-0020-07 阿拉伯世界历来是美国关注的国际焦点,其根本原因是美国在阿拉伯世界具有至关重要的经济、战略和安全利益,尤其是石油利益。众所周知,石油是现代人类社会的血液,对石油的占有和控制关系到每个大国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美国首先要保证来自该地区的石油供应。阿拉伯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0%,美国石油消费的25%来自阿拉伯世界。掌握和控制石油的开采及运输通道也是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长期战略目标之一,是美对外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分析美对阿能源战略的演变及其对中阿能源合作的启示。 一、美对阿能源战略的演变 (一)一战后的美对阿能源战略 一战后,英国将海湾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其中的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和阿拉伯半岛沿岸的酋长国都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或保护国。为“分享”中东的石油资源,美国以奉行“门户开放政策”为由,迫使英国于1928年7月31日签署《红线协定》,将土耳其石油公司23.75%的股份让给美国公司。这“是美、英石油巨头为瓜分中东石油资源而达成的第一个协议,是美国冲破英、法防线,涉足中东石油资源的重要一步”①。自此,美国的美孚、海湾和德士古(Texaco)等石油公司纷纷进入中东。“《红线协定》并没有捆住美国石油巨头的手脚。它们要向阿拉伯半岛全线扩张,其征服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迈向半岛的前哨阵地——巴林。”②尽管英国不愿意让其他国家染指自己的势力范围,但美国加州美孚石油公司还是于1931年获得了巴林的租让权,租让面积达10万英亩。1932年6月,美国石油公司在巴林发现了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田。1940年,巴林酋长又与美签署补充协定,将租让期延长55年,租让范围扩大到164.4万英亩,包括巴林国全部陆地和沿海。美国加州美孚石油公司因此而成为巴林石油资源的惟一拥有者。在获得巴林石油开采地租让权后,美孚公司又于1932年开始与伊本·沙特接触,希望得到沙特的一项租让权。1933年5月,美孚公司拿出5万英镑,获得了沙特整个东部地区勘探和开采石油的租让权,为期60年。与此同时,英国—波斯石油公司和美国的海湾石油公司也结成伙伴关系,以双方各占50%的股份组建科威特石油公司,并于1934年12月与科威特埃米尔签署一项为期75年、覆盖科威特全境的石油租让协定。自此之后,美国正式成为海湾地区石油开采的一个主要国家,而沙特也与美国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密切关系。1935年,美国在沙特东部的达曼(Damman)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到1938年,美国公司已在沙特获得近114万平方公里的石油租让地,约占沙特国土面积的70%。1939年,第一艘装满沙特石油的轮船首航美国。1944年,在沙特的美国公司共同组成了阿美石油公司(Arabian American Oil Company,简称ARAMCO)。③二战期间,美国石油需求激增,沙特对美的战略重要性愈加显现。1943年沙美正式建交后,美国开始向沙特提供大量的经济、军事援助。1945年2月1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沙特国王伊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在红海的美国“昆西”(Quincy)号巡洋舰上进行了历史性会晤,奠定了美沙“以石油换安全”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 可见,自一战后输入外国石油以弥补国内需求以来,美国就逐步使用各种手段谋取和控制阿拉伯石油资源。到二战爆发之前,美国已通过获得勘探和开采阿拉伯石油租让权的策略,夺取了巴林和沙特全部、科威特50%、伊拉克23.75%的石油资源控制权。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美国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以奉行“门户开放政策”为名,击败了老牌的英国石油财团,以及曾想争夺阿拉伯石油利益的荷兰、法国和日本等国的石油公司,跃居阿拉伯石油资源的霸主地位。④ (二)1973年石油危机后的美对阿能源战略 1973年,当美国面临以阿拉伯国家为主的欧佩克组织的石油禁运之时,美国总统尼克松曾提出石油独立战略,并许诺美国到1980年就不再依赖进口石油。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又提出一项议案,计划到1990年把美国的石油进口减少一半。但这些目标均未实现。因此,“为了防止阿拉伯产油国动用石油武器,美国就采取了构建阿拉伯产油国对美国依赖的战略,从而把石油武器变成一种对双方都有害的双刃剑。对此,美国参议员威廉·富布赖特(J.William Fulbfight)⑤在1978年曾明确指出:“如果让产油国感觉到它们在美国的繁荣中具有直接而具体的利益,那么,美国的风险就会减少。当前如何发展这种利益呢?最显而易见的答案就是依靠贸易和投资。”⑥为了达到绝对控制阿拉伯石油资源的目的,变“石油武器”为“双刃剑”,美国采取的主要战略是与阿拉伯产油国构筑一系列相互依赖的机制化经济制度。根据相互依赖理论,若依赖是单方面的,则对被依赖的一方具有脆弱性和不安全性;若设法实现双方的相互依赖,而且比较对称,则会出现损害一方必然损害另一方的情况,形成“两败俱伤”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制约因素。⑦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美国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1)构筑“石油美元体制”,确保美元作为石油交易媒介的垄断地位。(2)通过向阿拉伯产油国开放金融市场,吸纳其巨额石油美元资本,加大阿拉伯产油国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依赖性,构建基本对称的“双向式相互依赖”,遏制阿拉伯产油国以“石油武器”打击美国的企图。(3)通过对阿拉伯产油国经济多元化和工业化建设过程的参与和渗透,扩大阿拉伯产油国对美国技术与贸易的依赖。⑧ 尽管美国政府早在二战期间就提出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构想,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发生后,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才开始正式建立。美国前总统福特于1975年12月22日签署了《能源政策和储备法》(Energy Policy and Conservation Act,简称EPCA),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决定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目的是为了在此后发生类似事件时,可以对美国能源市场起到保护和缓冲的作用。1977年7月21日,美国政府正式开始储备石油,储备目标是10亿桶,最终形成的储备能力为7亿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