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61(2006)05 —0027—06 一、2003年4月推翻萨达姆政权后,美国急于将伊拉克改造为美式“民主样板”。 伊战后,美国强力在伊拉克推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变革、使伊民族、教派等矛盾不断激化,占领与反抗斗争加剧,伊各种政治力量重新组合。什叶派占伊拉克全国人口多数、多年受压并长期流亡国外,战后他们回国执政,并成功地将人口优势转化为政治优势,在战后举行的伊多党议会选举中,一举夺得议会的多数议席,成为伊政府中的主导力量,从而改写了伊近代历史。逊尼派自伊独立以来一直执掌国家大权,战后从权力的顶峰跌入谷底,成为被打压的主要对象,但不甘心其政治作用被弱化。库尔德人是伊第二大民族,战后成为伊政坛的第二大力量,其政治影响迅速扩大。 战后伊拉克局势持续动荡,民族、教派矛盾激化,各种血腥爆炸事件,特别是针对平民百姓和清真寺的爆炸事件频发,暴力活动恶性循环。今年以来,伊教派冲突引发的大的爆炸事件主要有: (一)阿里·哈迪清真寺爆炸事件。该寺有约1200年的历史,位于伊中北部萨拉赫丁省萨迈拉市,寺内有伊斯兰教什叶派第十任伊玛目哈迪,及其子第十一任伊玛目哈桑·阿斯卡里的陵墓。2006年2月22日,该寺发生爆炸事件,造成清真寺的金顶严重损毁,引发了伊境内自2003年伊战后最严重的教派冲突,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报复性暴力活动愈演愈烈,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二)布拉撒什叶派清真寺爆炸事件。该寺位于巴格达北部,受什叶派联盟的主要政党——伊拉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领导。2006年2月22日下午,3名自杀式袭击者在寺内引爆身上的炸弹,使刚刚结束周五礼拜的什叶派信徒死伤惨重。 (三)什叶派圣城纳杰夫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2006年4月6日下午,炸弹在离阿里伊玛目清真寺约300米处爆炸,造成至少10人死亡,40多人受伤。 (四)巴格达北部的另一座什叶派清真寺遭自杀式炸弹袭击。这次袭击发生在2006年4月7日,造成至少40人死亡,130人受伤。 战后的巴格达,危险、恐怖无处不在,反美武装招摇过市,他们一心要通过暴力手段让伊拉克社会生活陷入停顿。平民百姓对安全没有保障,忧心忡忡。伊国民卫队和治安部队被迫带着面具执行任务。① 教派冲突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社会动荡,家庭分裂,邻居反目为仇。宗教清洗、暴力杀人事件频发,巴格达街头不时发现被集体杀害的伊拉克人的尸体。据巴格达舒拉区什叶派反美武装领导人萨德尔办公室的记录显示,已有500 多个什叶派家庭到萨德尔的办公室寻求避难。有40多个逊尼派家庭到伊斯兰党办公驻地寻求庇护。据报道,阿里·哈迪清真寺爆炸事件后,教派冲突已造成数千名伊拉克人死亡,数万人背井离乡。② 事实上,在一些治安极其混乱的地区,安全形势已经失控。 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国际移民组织对此深表忧虑。 “没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存粮、购枪已经成为许多伊拉克人维持生活和保护自身安全的主要选择。混乱的局面也使伊各政党和宗教组织领导人面临严峻考验,他们稍带倾向性的评论或讲话,都会进一步激化民众的宗教和复仇情绪,导致局势失控。 二、伊拉克各方对阿里·哈迪清真寺爆炸事件基本持克制态度。 伊过渡政府和美国方面指责“基地组织”策划实施了阿里·哈迪清真寺爆炸事件。逊尼派最大政党联盟伊拉克共识阵线要求占领逊尼派清真寺的人员撤出,对遭受损坏的逊尼派清真寺进行赔偿,并对肇事者和煽动闹事者进行处理,否则将中止和什叶派伊拉克团结联盟就组建联合政府进行谈判。爆炸事件增加了组建伊民族团结政府的难度。 伊过渡政府总理贾法里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全国哀悼三天,呼吁民众不要理会挑衅;什叶派最高精神领袖西斯塔尼破例发表电视讲话,谴责爆炸事件。他还发布宗教法令,要求什叶派民众保持克制,不要受情绪左右,以和平方式进行抗议,不得袭击逊尼派清真寺;伊拉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主席哈基姆发表声明,呼吁什叶派以和平方式“发泄愤怒”,并要求立即停止针对逊尼派和什叶派清真寺的袭击,谴责屠杀伊拉克人;③ 什叶派反美武装领导人萨德尔也发表声明,强调“那些对圣地和清真寺发动袭击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萨德尔的追随者还与逊尼派的穆斯林长老会代表在巴格达举行会晤,为解决教派冲突寻找出路。 三、伊拉克教派清洗仇杀事件迭起,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 (一)伊拉克是一个国情非常特殊的国家。伊拉克是中东海湾地区的一个重要阿拉伯国家,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曾先后遭到波斯、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和统治。1980年因领土争端与伊朗爆发历时八年的两伊战争。1990年因入侵科威特又引发海湾战争,受联合国制裁近13年。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并于4月9日占领巴格达。美国至今仍在伊驻有13.5万军队,美国的盟国在伊驻有约3万多国部队。 同时,伊拉克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矛盾、教派关系错综复杂。伊拉克主要由阿拉伯、库尔德两大民族以及土库曼、亚述等少数民族组成。什叶派约占伊人口总数的60%。什叶派派别众多,有世俗派、激进派和反美派。什叶派拥有各种民兵组织,包括忠于反美武装领导人萨德尔的“迈赫迪军”和隶属伊拉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的“巴德尔旅”。逊尼派约占伊人口总数的40%,派别林立,温和派和激进派的立场与宗教主张各异。逊尼派也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包括反抗占领的民族主义者,效忠于萨达姆的前政权军队和情报官员等。各教派武装都有自己的地盘和势力范围,经常发生火并,使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深受其害。虽然库尔德人多数属于逊尼派,但其政治主张和诉求与阿拉伯逊尼派有较大区别。战后,什叶派多年被压抑的宗教情绪得以爆发,不断举行各种大型宗教活动,包括纪念侯赛因伊玛目遇害的“阿舒拉”节,以及伊玛目诞辰纪念日等。期间,挤踏事件、爆炸事件频发,导致教派矛盾进一步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