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的概念是由约瑟夫·奈在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变化中的美国力量的本质》(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在该书中,奈认为美国在当今世界上不仅拥有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优势,而且还有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软实力”优势。这与当时盛极一时的“美国衰落论”形成鲜明对比。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其军事、经济实力迅速膨胀,影响力在全球获得极大扩展。这一事实似乎说明了约瑟夫·奈的正确性。然而事过境迁,2004年,正当美国“令人炫目”地赢得伊拉克战争,单边主义大行其道时,约瑟夫·奈在《外交》杂志上发表《美国软实力的衰落》① 一文,历数了美国公共外交和软实力的不足和倒退,重新引起了美国政界和学术界对于“软实力”的关注。本文拟从软实力在信息时代的特点入手,对美国冷战后软实力的下降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并试图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 一、信息时代的软实力 软实力并非刚刚出现的新事物,早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就曾试图通过1883年创造的法兰西联盟来推广它的语言和文学,以修复被毁坏的威信,在海外推广法国文化因而成为法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② 在国际关系理论界,汉斯·摩根索曾提出,当今国际政治“不仅以传统的政治压力和武力方法进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争夺人心的斗争”。③ 而在外交实践中,基辛格也一直认为:“美国不能只是为了维持力量均势而在世界上继续有目的地存在下去,除此之外,还要推广美国的观念和价值。”④ 作为“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在1999年的一篇文章中对其做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定义:“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吸引,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得理想的结果,它能够让其他人信服地跟随你或让他们遵循你所制定的行为标准或制度,以按照你的设想行事。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的说服力。如果一个国家可以使它的立场在其他人眼里具有吸引力,并且鼓励其他国家依照寻求共存的方式加强界定它们利益的国际制度,那么它无需扩展那些传统的经济和军事实力。”⑤ 2004年3月,约瑟夫·奈在新著《软实力——国际政治中的制胜之道》(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中又对“软实力”进行了简略阐述:“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当在别人的眼里我们的政策合法、正当时,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⑥ 在著名的“三维棋盘论”中,约瑟夫·奈将象征硬实力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划在了“棋盘”的上两层,而位于底部的是在信息时代其重要性愈发凸显的软实力。我们不妨将其与传统的硬实力进行对比,那么信息时代下的软实力大致有以下几大特点: 形式的抽象化 在衡量各国的硬实力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其军队人数的多少、武器装备的优劣、GDP排名的先后等等加以比较。 但软实力却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难以进行具体、精确的量化。同时软实力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会随着外在环境(公众舆论、外交政策等)的变化而消长。此外,软实力的提升或下降是一个缓慢、渐变的过程,难以觉察。大多数情况下,某项国内或外交政策在实施数年后才能看出它对于软实力的影响。 拥有者的多元化 在传统安全时代,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是国家,它对于军事或经济在内的硬实力拥有垄断性。即使在新安全观出现的今天,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恐怖组织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拥有的硬实力也无法与国家相提并论。相比之下,软实力的拥有者却趋于多元化,无论是强国或弱国,无论是非政府组织、集团甚至个人,都几乎能平等地借助信息和通讯革命带来的便利,传播并提升各自的软实力。在这一方面,本·拉登无疑将个人所具备的软实力发挥到了极致,“成为穆斯林世界里颇受欢迎的人物,他的软实力转换成了人们对他的追随,为他而战斗,并捐助他的事业。”⑦ 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虽然视之为“眼中钉”却也无可奈何。 传播的便捷化 即便是在交通、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硬实力的转移和运用都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时空的阻隔。美军在伊拉克战争前的军事部署和准备就长达4个月之久。相比而言,软实力的众多来源处于政府控制之外, 它们在信息时代的传播也极为迅速且难以监控。例如,作为软实力重要的载体和传播工具,大众媒体为政府、集团垄断或操纵的难度越来越大,人们可以通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渠道在第一时间获取或传播信息。比如,恐怖分子利用互联网发布斩首人质的录像逼迫相关国家从伊拉克撤军,以及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不断播放与西方主流媒体观点大相径庭的节目,便表明了这一点。 影响的深远化 由于硬实力与软实力运用的目标和范围不同,两者造成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存在差异。硬实力通常用于实现某一特定、具体的目标,如吓阻侵略、保卫领土、援助盟国等。它往往能迅速发挥作用,并一举改变形势。但硬实力大小强弱的转换较快,其影响相对短暂,无法保持长久的效果。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曾一时横扫欧洲大陆,但很快被盟军击溃并最终土崩瓦解。相比之下,软实力主要着眼于长远目标,如文化价值观的接纳、国家形象的塑造、国际制度的遵守等,这些都是无法通过硬实力短期完成的。同时,软实力一经成功发生作用,其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中华传统儒教文化在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强大、持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便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