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05;B51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07)05-0035-09 马克斯·舍勒是现象学的“第二泰斗”,他的现象学不仅具有独特的内涵和意义,而且对于我们理解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的现象学以及整个现象学运动也都有重要意义。胡塞尔就曾经指出:“他绝不是一个二流的思想家,而是一个极其敏锐、独立和具有科学的严格性的研究者。”①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他的现象学仍然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对象区分、方式特征和主体条件三个方面对舍勒的现象学中的关于本质直观的思想进行初步分析。我们知道,本质直观的思想是整个现象学的核心,而舍勒与胡塞尔在现象学上的差异尤其深刻地反映在他们关于本质直观的看法上。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舍勒与胡塞尔分道扬镳了。 一、本质直观的认识对象 胡塞尔在《纯粹现象学通论》中区分了本质与事实,他认为世界是可能经验及其经验认识的对象的总和,经验科学是关于事实的科学。另一方面,每一个偶然存在的事实性都与一种本质必然性相关,“当我们说,任何事实‘按自身本质’可以是其它样子时,我们已经是在说,每一偶然事物按其意义已具有一种可被纯粹把握的本质,并因而具有一种艾多斯可被归入种种一般性等级的本质真理。”②在舍勒的现象学中,本质与此在(Dasein)的区分取代了胡塞尔的本质与事实的区分。本质与此在的区分(和共属)构成了舍勒的现象学的本质直观的客观条件。“每一个可能的存在者,不管是怎样的存在者,也不管根据其他有关存在类型和存在形式的划分,它会属于哪片存在领域,都必然具有一个本质存在或实质存在(Wassein)/(本质)(Essentia)和一个此在/(实存)(Existentia)”。③舍勒把本质与此在的区分的原理看作一种自明性认识。那么,在舍勒现象学中,本质与此在是什么含义呢? 1.此在的基本含义 一般而言,此在的基本含义就是有限存在。舍勒认为此在根源于我们的生命冲动或者欲求意志,我们之所以把某物看作是实在的,根本上在于这个事物构成了对我们的欲求冲动的一种抵抗,正是出于这种抵抗体验,我们把一个事物看作实在的。而如果一个事物没有被体验为对欲求冲动的一种抵抗,那么,这个事物就不是实在的。这种观点构成了舍勒的现象学哲学的基础。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实质的价值伦理学》中,他就指出:“抵抗是一种直接的仅在一个欲求中,并且仅在一个意志行为中被给予的现象,实践的实在性只有在抵抗现象中才能被给予,它总是同时也是价值实在性(实事与价值事物)。”④在《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中,舍勒也指出:“给予我们此在(现实存在)的东西,是对已经敞开的世界领域的抵抗体验,并且这种抵抗只为我们的追求的欲动的中心的生命冲动而存在。”⑤ 而且在舍勒看来,一切生命的原初存在都是一种意志冲动的存在,所以这种抵抗体验是一切生命存在的最原始最内在的体验,这种体验构成了其他一切体验,例如感觉、表象等的基础和前提。“感觉状态植根于并服从于被体验到的人的意志所‘遇到’的抵抗之中(并且以抵抗的种类和强度为定向)。”⑥因此,我们可以说正是在生物根据自己的生命冲动和意志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它们才逐渐产生出各种感觉、表象和感受。因此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纯粹的感觉”。而在近代哲学中,感觉对于生命欲求的依赖性被完全忽视了。这与他们遗忘了生命的本原现象有关。舍勒把实在性的问题与生命的意志冲动联系起来,从而与德里什、狄尔泰、尼采等人的生命哲学以及印度思想具有了某种内在的一致性。 舍勒认为根据“抵抗体验”的强度,或者说,根据对象对进行认识的生物的特性的依赖性的程度和种类,此在领域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这就是舍勒的“此在相对性”(Daseinsrelative)概念。⑦从总体方面看,此在领域可以分为相对域和绝对域。其基本规律是抵抗体验越小的此在领域(即越是不依赖于认识者的生命冲动的此在领域)就越具有绝对性。绝对此在是“一个对象,它只能在这样一种纯粹行为中被给予,以致于在行为的纯粹观念与对象之间不存在任何形式、作用、选择因素的东西,更不存在任何在行为载体的组织方面的东西,恰恰是这种对象,它才是并且才叫做‘绝对此在’。”⑧例如本质或者神圣对象就是具有绝对此在的对象。相反,抵抗体验越大的此在领域就越是具有相对性。相对此在是指:“所有那些本质上只能在一个具有某种形式、质性、方向等等的行为中被给予的对象则是相对的,即此在相对的。”⑨例如感性事物就是相对此在的对象,它们只能是相对于具有感官感觉的生物而存在。在舍勒看来,任何此在的相对世界都是从绝对世界中选择出来的。相对世界包含在绝对世界之中,在一切相对此在的被给予中,绝对此在也必然同时被给予。不同的相对世界乃是绝对世界的不同面相的体现而已。 舍勒关于此在的思想对于他的现象学观念特别是现象学还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胡塞尔来说,现象学还原就是把对象、世界的实在存在放到括号中,对对象、世界实在的问题不作判断,现象学还原在胡塞尔那里主要是指一种方法论操作意义上的判断活动。但是舍勒认为实在决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词,而是与我们的生命存在相关。他认为在“A是实在的”的判断中,谓词“实在的”必然已经在我们的抵抗体验中获得了充实。所以真正的扬弃实在性的方法并不在于“中止判断”,而是在最大程度上消除“抵抗体验”。舍勒把这种面对世界的态度称为“给偶然的此在系数加括号”。只有随着抵抗体验的消失,一个事物甚至整个世界的实在性才能一同消失。所以正如Frings指出的,舍勒与胡塞尔对实在性的不同理解构成了他们的现象学观念的根本差异。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