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历程,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探索过程。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这其中有艰辛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我们党的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实践,是几代党中央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毛泽东发展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探索与贡献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用了比较长的时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为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发展观的形成做了理论和实践上的铺垫。 (一)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发展问题提上了中国共产党的议事日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开始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进行探索。建国初期,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确立的社会发展根本目标,就是把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论十大关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经验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毛泽东在这篇讲话中,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基本思想。这篇讲话的指导思想是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观的雏形。 (三)第一次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1964年12月,全国三届人大会议第一次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用15年的时间,到1980年前,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的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1975年,周恩来再次强调了这一发展战略。为了保证贯彻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毛泽东制定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战略方针,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战略方针,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战略方针,权力下放、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战略方针。在发展战略、发展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是我们党关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次(扩大)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作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以这一方针为指导,确立了以农、轻、重的次序发展工业的方针,1958年5月,党的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毛泽东创议并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其缺点是过分强调了主观能动性作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五)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失误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干扰,在贯彻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方针等方面发生了曲折和失误。于是,出现了1957年反右斗争,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开展“反右倾”斗争,1962年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1965年提出重点整“党内走资派”,“文化大革命”十年造成全国内乱等。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了“赶英超美”的发展模式,兴起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提出20年赶美,15年超英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出现了1959年建成社会主义、1962年进入共产主义的目标。二是提出了“一帅”、“三纲”的发展途径。“一帅”是指政治挂帅,用突出政治统领经济发展。“三纲”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在工业建设上,“要以钢为纲”;在农业发展上,“以粮为纲”。三是确定了“抓革命、促生产”的发展思路。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在第二位,发展要服从于革命,这样抓阶级斗争,直接违背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发展规律。四是强调“一大二公三纯”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成高速度、高指标的社会主义。其表现是:在生产力发展上急于求成,三年大跃进建成社会主义,五年大跃进进入共产主义;在生产关系上急于求纯,认为社会主义是公而又公、纯而又纯、大而又大的社会;在发展指标产量上,高指标、高产量、高数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社会风气上,浮夸风、共产风横行,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信阳事件。 二、邓小平发展观对毛泽东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统筹兼顾”等发展思想,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一条既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又不同于西方某些后现代化国家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发展观。邓小平发展观系统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何发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今天的中国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作出了基础性、前瞻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