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银行市场结构与企业信贷融资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 关于银行市场结构对企业信贷供给的影响,国外众多学者基于不同的前提假设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总的说来,这些研究范式主要可以归结两类:“结构—行为—绩效”假设(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Hypothesis)和“基于信息”假设(Information-based Hypothesis)。 1.“结构—行为—绩效”假设下的理论研究 20世纪50年代梅森(Edward S.Mason)和贝恩(Joe S.Bain)等人在张伯伦(Chamberlin E.H.)垄断竞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市场结构实证研究提出了著名的“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重视市场结构分析,是基于古典微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理念:只有竞争才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任何市场垄断势力的存在都将导致市场总体效率的损失。 从银行信贷供给的角度,Pagano(1993)利用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指出具有垄断力量的银行会向借款人索取较高的贷款利率并向存款人支付较低的储蓄利率,从而减少了企业可获得的信贷资金的均衡数量。而且,这些银行还会在政府施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利用其所掌握的垄断力量阻止利率的下降,从而对企业和整个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从企业信贷需求的角度,Guzman(2000)提出了一个关于资本积累的一般均衡模型,认为在垄断性银行市场结构中更容易出现信贷配给现象,因而导致较低的资本积累率。他还指出,即便不出现信贷配给现象,银行业内部垄断势力的存在仍会增加银行对企业信贷的监督成本,这同样会对企业资本积累造成负面影响。 2.“基于信息”假设下的理论研究 随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信息经济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尝试从银行业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入手来理解银行市场结构与企业信贷融资的关系。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深深地影响了银行信贷审核和监督的动机,因而很可能改变“结构—行为—绩效”假设下的银行市场结构对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 Stiglitz和Weiss(1981)较早地指出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银行市场结构和企业信贷融资之间关系的影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存在,出于规避贷款风险的考虑,银行并不一定会因为贷款利率的提高而增加对企业的信贷供给,因而在竞争均衡下也有可能出现信贷配给现象。这也就暗示了,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存在的情况下,竞争性银行市场结构并不一定比垄断性市场结构效率更高,而且处于市场垄断地位的银行可能更有动力去甄别那些信息透明度低但具有较高盈利前景的企业,从而有助于这一类企业获得更好的信贷支持。 Jackson和Thomas(1995)考察了银行市场结构与新兴生产性企业增长率的关系,指出银行市场垄断对新兴企业成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与此相似的是,Petersen和Rajan(1995)认为具有市场垄断力量的银行更有动力去和新兴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因为这些银行可以在企业发展初期为新兴企业提供低贷款利率,并在企业成功后抽取较高的贷款利率。而在一个竞争性市场结构中,银行因无垄断力量在日后对新兴企业收取高贷款利率而缺乏为这些企业提供初期阶段低贷款利率的动机,从而导致较高的市场均衡贷款利率或信贷配给现象的出现。Marquez(2002)也指出在一个竞争性银行市场环境中,由于每个银行只能服务于少数企业,银行所能获得的与特定企业借款人相关的信息变得更为分散,这严重地削弱了银行对借款人的筛选能力,并有可能促使银行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抵消低质贷款人所带来的高风险。从考察信贷供给总量角度,Dinc(2000)发现在信贷总量和银行数量之间存在着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也就是说,中等数量的银行反而能够支持最多的信贷供给。与Dinc的研究结果相类似,Cetorelli和Peretto(2000)的研究发现了银行垄断对信贷供给的正面影响:虽然银行垄断导致信贷总量的减少,但它同时也促使银行更加重视借款人筛选,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信贷质量。他们的研究暗示一个有效的银行市场结构可能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寡头垄断结构。 3.其他假设 以上提到的在“结构—行为。绩效”和“基于信息”假设下的各种模型其实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假设信贷合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而且银行业能比较有效率地筛选企业借款人。但事实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所处的法律和制度环境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讨论不同国家中银行市场结构与企业信贷融资关系时,这些制度因素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制度因素的这种影响作用也已被众多实证研究所证实。 二、关于银行市场结构与企业信贷融资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国外关于银行市场结构与企业信贷融资关系的实证研究大都将其研究重点放在少数特定国家(大多是美国),但这些实证研究并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结论。“结构—行为—绩效”假设、“基于信息”假设和其他假设(主要指的是“制度环境”假设)都能在实证研究中找到支持。 1.“结构—行为—绩效”假设下的实证研究 通过对最近几十年间美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企业信贷融资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一些学者给出了支持“结构—行为—绩效”假设的证据。Hannan(1991)发现在美国银行市场中高市场集中度总是伴随着高信贷利率。Black和Strahan(2002)通过对美国跨州及跨行业数据地分析,指出在高银行市场集中度的地区,新兴企业出现的数量也较少,而且这种现象在银行管制较严格的地区和时期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还发现,在美国,银行分支机构限制的解除和跨州信贷交易的引入推动了新兴企业数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