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监控是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它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系统规范的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对税源进行全方位监测、管理和信息跟踪,并分析预测税源发展变化趋势,有效防止税款流失的一系列税收管理活动。税源监控贯穿于税收征管工作的全过程,税务机关税源监控能力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从税源角度出发,金山区税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重点税源不突出,纳税企业规模偏小;二是注册型经济占主体,税基稳定增长存在变数;三是民营企业成为税收绝对主力,涉外企业户数和税收总量增长较快;四是第二产业税收增长加速,二、三产业日趋均衡。 金山区税源监控的工作现状及不足 1.税源监控侧重于重点企业的管理,监控面不广。重点税源不等于重点户,重点户不一定是重点税源,而是税收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点或问题易发点的纳税企业。当前,税源监控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纳税大户的重点管理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部分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和重要部位及环节的管理。如机械地以实现税收的多少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重点税源重点管理”的方式,易造成税源管理失衡。目前金山区重点企业管理偏重于大企业,其户数只占全区总企业数的1%,因而税源监控的覆盖面较小,不能全面反映该地区税源的真实状况。随着“金税工程”和加油站税控装置的推广,税源监控的范围正在扩大,但对正常税源中的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临时经营户的监控还远远不够,对包括新增但未办证户,关、停、并、转、迁企业,失踪户,非正常性纳税户,挂靠户等特殊税源的监控还没有落实到位。 2.税源监控机制初步确立,但监控力度尚显不足。要实现对全部税源的有效监控,必须将现有的监控机制前移和后伸,并强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监控机制前移,即将监控对象从已办理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前移,最大程度地综合利用各自的信息资源,解决工商登记户数和税务登记户数不相一致的问题,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漏征漏管户的产生。监控机制后伸,即在税源分析和情况反映中为征收管理和稽核检查提供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征管和稽查服务,同时还要求税务部门内部计统、征收、管理、检查等业务部门间的通力协作,以及工商、银行、海关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以增大税源监控的力度,放大税源监控的效应。但目前全社会的协税护税机制尚未健全,与工商、银行、海关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只局限于信息的传递,仍未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联系不紧密,配合不够,税务机关无法从其他部门了解到企业的具体、真实情况,社会力量未能得到充分的调动。 3.税源监控方法单一,不够科学合理。目前的税源监控工作主要是通过建立税源数据库来收集,汇总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源税收情况,以数据处理和文字说明为主,从数据的变化来分析企业的经营和税收变动情况,并对组织收入、税收征管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一是管理内容不全面。税务机关对税源的掌握只停留在纳税人所提供的税务登记资料、纳税申报资料以及企业财务报表等有限的静态基础资料上,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发展规模等最具征管监控价值的动态资料掌握比较少,缺乏全程动态监控机制。二是掌握企业信息未必完全真实。很多纳税人上报税务机关的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所反映的税源状况不真实,有隐匿收入和少报收入现象存在,使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经营情况的了解深度和广度难以达到最佳程度,而且现行的监控制度是以上年实现税款为依据,对空壳和待破产企业缺乏有效的监控。三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高。税源预测分析主要采用“基数+增减因素”法(即:以上年税收会计核算反映的实现税源加税源典型调查估计的增减因素作为本年预测期的税源),既缺乏科学依据,而且与实际税源相差较大。 加强税源监控的途径和方法 1.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强化税源监控源头管理。必须正确认识“税收管理员和以往‘专管员’的区别,正确处理好‘管事’与‘管户’的关系”,依据有利控管、方便纳税人的原则,制定严格的职责分工,既要管住户、又要管好事。可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完善户籍管理,夯实监控基础;实行税源即时监控,加强税收计划管理;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管理与考核,确保各项税源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2.实行税源分类管理,提高税源监控的有效性。要对全部企业实施同等标准的税源监控,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只有根据税源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管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目前税源监控的重点和热点,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按以下四种模式进行分类管理:一是按收入规模实施分类管理,即重点税源管理。重点税源管理具有户数少,税额大,作用大的特点,通过对少量纳税大户的监控,能基本反映面上的基本税收情况,对收入分析预测、加强计划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按纳税信誉等级实施分类管理。对不同信誉等级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税源监控方法,给予差别较大的税收管理待遇。对依法自觉纳税的纳税人实行重点监控。三是按行业实施分类管理。根据行业特点,对不同行业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监控办法。对金山区的支柱产业,如化工、纺织服装制造等,实行重点监控,对管理难度较大的行业,如建筑、餐饮、娱乐等,实行重点稽查。四是按税源属性实施分类管理。将金山区税源按其属性分为实业型(生产经营地在区内的工业企业)、实地型(生产经营地在区内的非工业企业)、注册型(生产经营地不在区内的企业)三类。对实业型企业实行以服务为主的管理办法,着重在宣传最新的税收政策、帮助做好账务处理等服务事宜上下功夫,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对实地型企业实行以管理为主的办法,在督促建账建制,规范核算的基础上,实行分行业管理,掌握各行业中小企业税源的规律,通过纵横对比,强化管理。对注册型企业要定期开展集中清查,及时掌握、登记相关信息,强化监控和检查,杜绝税收流失,确保应收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