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用工业化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产业关联效应,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且能较好地解决“三农”问题,促使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时,更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互补互促、协调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金昌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2.8%,在三次产业中,农业只占GDP的10%,但却养育了 52.8%的人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解决好三农问题,要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市为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建立具有金昌特色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长效机制,多方面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切实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尽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一、充分认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准确把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利时机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市工业的支柱优势比较明显,城市化水平较高,“十五”末,工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3%,城市化率47%,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均在全省前列,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迈进的时期,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两个趋向”的论断,已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和能力,正处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发展阶段。全市各级各方面都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以富民强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步伐,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切实明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市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各项工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工业支持和反哺农业的力度,积极打造一个适合金昌市情的反哺机制,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一特两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定不移地培训、输转农民,着力塑造新型农民;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县域经济,积极推进工农互动;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切实改善农村面貌;坚持不懈地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整体活力,努力形成工农联动、城乡互促、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确保“十一五”期间,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支农资金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4%以上;农村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农民素质显著提高,农村社会更趋和谐,早日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三)进一步增强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来抓,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我市和全国、全省一样,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乡差距、工农差距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相对城市明显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对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形成制约,而且对社会的稳定也将带来负面影响。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从大局和全局的高度出发,立足于整个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着力转变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传统思维方式,以工业化的思维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谋划农业和农村发展,将工作的重心向农村倾斜,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集中各方面的要素,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力投入农村建设,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支持农村发展的浓厚氛围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充分发挥资源性城市的工业聚集优势,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坚持推进农业“一特两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立足于我市的农业资源和特色优势,充分利用我市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和条件,以抓工业的理念和办法,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一特两化”,加快绿色富农的步伐。第一,要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节水型特色农业,着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尽快制定金昌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从2006年起,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量的资金用于扶持发展啤酒大麦、高原无公害蔬菜、优质饲草等特色产业;扶持饲养小区建设、畜禽良种开发和引进、畜禽疫病防治和养殖产业化项目的贷款贴息等;培育发展园艺、花卉等“阳光农业”和以日光温室食用菌种植为主的“戈壁产业”及沙棘、枸杞种植为主的“沙产业”,使特色产业基地的规模和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第二,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发展壮大啤酒原料、优质肉羊、面粉、饲草及食用菌加工等骨干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辐射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度发展。从2006年起,对列入市及市级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执行有关税收、技术研究和开发、农业信贷和建设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并全额返还龙头企业所交的税金,用于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生产规模扩张,同时,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量的资金用于重点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骨干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及先进设备引进和更新的贷款贴息。确保“十一五”末,建成1个产值上10亿元、5个产值上亿元、10个产值上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第三,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着力培育绿色品牌。从2006年起,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量的资金用于标准化体系建设、绿色食品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及认证奖励以及农产品的宣传推介等,努力培育一批具有金昌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品牌。同时,要逐年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科技“三项”费用于农业的比例必须达到1/2以上,下大力提升农业的自我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