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我国也不例外。2005年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达22508亿美元,对外依存度达到63%。现在国人更为担心的是,在以西方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随着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对中国的经济安全是否会构成威胁,这是我国在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内在因素 所谓国家经济安全,是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态势。 (一)市场经济的不完善 现代市场经济通常具备如下特征:市场结构完备,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动无障碍;市场竞争充分、公平并有统一的规则;价格信息充分;市场活动主体的产权明晰。在我国,市场经济的不完全与不完善具体表现为统一的国内市场尚未形成,各地区自给自足现象十分严重,国内市场被分割为许多狭小的封闭性地方市场,产品和生产要素流通不畅;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步伐缓慢,各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的程度、各种要素市场放开的程度和完善程度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内市场竞争规则缺乏公平性与统一性,不同经济成分发展条件不平等;地方保护主义使区际贸易壁垒名目繁多;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仍在探索之中,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十分突出。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的不完全与不完善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极为不利。 (二)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使其面临的金融风险压力增大 中国的金融风险,首先来源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由于金融体制和国企改革取得的进展相对滞后,使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逐年增加,有些已成为呆坏账,而国有企业效益不好,有些多年累积的不良贷款估计很难偿还。目前全国各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量约为17万亿元,若按8%的不良资产计算,不良资产绝对数约为13600亿元,这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给4家新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14000亿元的不良资产大体相当。不少人认为,8%的不良资产率并不能真实反映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不良资产的比率可能高达25%以上,若如此,则不良资产绝对数可能高达42500亿元,超过了全国居民存款总额的70%。如果经济稳定,社会政治安全,国家信用可靠,则大规模全面挤提的可能性甚微,但也不能排除局部的挤提风险。加上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农村信用社违规操作,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兑付困难,引发局部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增大。这种金融系统风险对个人和家庭经济安全的潜在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金融安全的第二个威胁来源于股市。目前全国上市公司已超过1000家,市值约为26000亿元,登记股民超过4000万,涉及家庭人口超1亿人,由于股市上成熟规范的机构投资者不多,散户占很大比重,且由于市场建设时间不长,法律尚不健全,管理也不规范。因此,股市大幅波动的潜在威胁也是存在的。这些也会直接影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更值得担忧的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的破坏性,则不仅使相关个人和家庭直接受损,也会使国家经济和全体人民的经济安全问题受到影响。 (三)债务风险 近年来,为了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扭转通货紧缩的趋势,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增加政府支出,这无疑是必要和正确的。但由此引起的财政债务负担的迅速增加和尚需继续增加的趋势是值得关注的,从我国情况来看,国债负担率最高的年份是2003年,达22.5%,因为当年中央财政赤字达3198亿元。2004年中央财政赤字依然为3198亿元,但经济增长速度加快,GDP总量增加较多,当年国债负担率开始下降,为21.1%。目前国债负担率虽在公认的警戒线内,但对实际国债的规模必须引起警觉。比如政府系统欠发的工资,粮食棉花收购系统的亏损挂账,国有独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国有企业的潜亏,地方各级政府的债务,还有个人养老金账户空账等广义公共部门债务里实际经济性质属于名义国债的其他债务,都应该考虑到。应该说债务负担是非常重的。国家的债务负担越重,意味着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性越低,风险越大。 (四)社会保障机制建设步伐缓慢,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 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具备一个发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然而,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尚有两大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不畅,部分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不能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致使职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全社会筹集到的社保基金难以满足其承担的义务要求。二是社会保险机制的覆盖面过窄。2004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6342万人,部分城镇下岗职工、农业富余劳动力仍被排除在社保机制之外,包括城镇下岗职工、待业人员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在内的低收入人群的大量存在,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患。 (五)战略物资短缺 从中短期看,中国的粮食供给是有保障的,但从长远看,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工业化过程中耕地的减少、土壤的退化、环境的恶化等粮食问题不容盲目乐观。历史的经验表明,每次中国进口粮食的增长都伴随着国际市场粮价的大幅度攀升。从1970到1996年,中国能源完全自给,能源安全度达到100%,还出口能源供应外国。从1997年开始,中国从能源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2004年和2005年,中国能源安全度估计降到91.6—92.8%,目前我国石油净进口已占全国石油消费的20%以上。若没有大的发现和重大技术突破,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可能高达消费总量的40%,这就使我国对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据估计,世界石油单价每桶提高5美元,将引起经济增长率下降0.2%。石油供给不足无疑会影响到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