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层组织直接工作和生活在群众之中,担负着动员和组织党员、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基层组织的生产方式、经营形式和管理体制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研究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建设的有效对策,着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当前各级党委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现就如何创新机制,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基本要求 (一)新的经济发展形式和结构变化要求基层党组织及时调整组织设置。市场经济是利益性经济、开放性经济、自主性经济,人们发展的领域和空间更加宽阔,择业更加自由,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益频繁,人才流动中的党员人数多,范围广,情况复杂。而随着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城市户籍人口中的党员也大量地在行业间、企业间流动,并出现了一部分下岗职工党员,致使一些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给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难度。很显然,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每一个社会基层单位的建党模式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因此,根据从业结构的变化和党员流动频繁的特点,及时调整组织设置已成为必然。 (二)基层党员干部新的信仰标准和处境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各领域都进行了深层次的变革,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一部分社会群体在体制转变中成为既得利益者,这使得社会差距变大,社会地位衡量标准也逐渐转向;“党员”作为一种政治荣誉逐渐消退,部分党员的信仰标准也逐渐发生动摇,少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因此迫切需要引导基层党员干部重新树立信仰标准,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在社会群体中的影响力。同时,近年来对基层干部“苦少禄”、“退无保”、“升无路”的困境关心不够,也直接导致部分基层干部缺乏工作热情。如何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 (三)基层党建活动的与时俱进特性要求必须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党的建设要实现目标、取得实效,必须努力探索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党建活动载体,从而不断拓宽党建工作思路,丰富党建工作内容,活跃党建工作形式。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一些地方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忽视了党建活动的与时俱进特性,单纯地就党建抓党建,党建活动生命力不强,也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按照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一定要把党建活动放在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和谋划,使基层党建活动都着眼于发展,有利于发展,紧贴党的工作大局和本地本单位的中心任务,把富一方群众、兴一方事业的实际成效作为检验基层党建活动的首要标准,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使广大群众能信服党,拥护党,团结在党的周围。 (四)基层党建的运转成本问题要求必须加大组织领导和投入力度。新时期基层党组织主要承担推动发展富民、构建和谐社会、密切联系群众的责任。要切实担负起这一责任,基层党组织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以保障自身的正常运转,支付工作的正常成本。而我国在体制改革中对这一基本前提考虑得较少,对基层党组织提要求多,给条件少。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业税,村级组织的运转成本由谁支付?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把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的大部分任务交给社区党组织,社区党组织靠什么来承接?国有企业大量改制,非公企业成为经济主体,但党组织活动的正常经费来源没有明确,一些党组织无法保证正常党建活动的开展。这些都需要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和必要的经费投入来作保证。 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基本思路 (一)创新组织设置,突出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优势。 1、要以紧密围绕党的重点工作为基础设置基层党组织。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调整,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眼于在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实现共同富裕和共同进步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社区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要以社区共建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以街道党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两新”组织党组织设置,要按照属地、属条、属资、属业等不同方式灵活设置党组织,逐步建立健全党员管理网络,消除党的组织“空白点”,扩大工作覆盖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工作,也要通过及时合理的组织设置调整,建立临时党组织,变党的领导“无形化”为“有形化”,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 2、要以优化配置党组织资源为目的设置基层党组织。 一是要有利于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的互补效应,横向联合设置党组织。要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就近组建、便于管理’的原则,努力构建“上下贯通、纵横交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化的组织格局。二是要有利于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效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适度规模。规模大小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如在农村专业大户发展迅速、特色产业比较明显、主导产业基本形成的地方,可把专业大户、党员户和部分群众组织起来,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宣传、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在条件成熟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党支部,使协会和党支部实现有机结合。三是要有利于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效应。要从整体出发,正确处理某些区域的局部利益和联合区域的整体利益。要通过在流出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流动党支部、党小组或服务站,建立党小组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制、党员定期向党小组汇报工作制、党支部定期检查党小组工作制,加强对流出党员的管理。